5月6日上午,習近平、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先進行了三方會談。馬克龍講話時,習近平卻仍然在低頭看稿。(視頻截圖)
【人民報消息】今年5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訪問歐洲三國: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據稱是大瘟疫之後或五年以來的首次。習近平之行是否成功? 在法國,習近平把中共支持普京入侵烏克蘭的事推得一乾二淨,他說:「中國既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參與方,而是一直在為實現和平發揮積極作用。」 其實,這些都是老話、謊話,習近平和中共重複過很多次。但這恰恰是法國和歐洲最大的關切。中共支持和援助俄羅斯侵烏,各方證據確鑿,不僅直接損害烏克蘭,而且間接損害歐盟。道理很簡單,悍然發動侵略戰爭的俄羅斯,眼下正是歐洲最大的威脅和敵人。 法國和歐盟不滿中國產能過剩、濫用補貼、低價傾銷、尤其電動車泛濫,不僅破壞了世界經濟秩序,而且損害了歐盟的根本利益。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強行擠占了歐盟汽車和商品的市場份額。對此,習近平也予以否認。 顯然,習近平訪法,在這兩大問題上都沒有讓步,雙方癥結無法得到解決。至於他和馬克龍在法國南部鄉間小範圍會談時有何承諾,外界尚不得而知。但以中共信譽,即便有承諾,也多半不會兌現。習近平對法國的唯一讓步,是暫停對法國白蘭地酒採取限制進口措施,原本是報復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傾銷調查、進而可能提升關稅的行動,習近平的讓步,表示中方暫停報復。但這個報複本身沒有邏輯和道理。 其實,習近平訪問法國的真正目的,並非上述事項,而是離間美法關係、美歐關係。以為法國外交立場相對獨立,並不跟從美國,從法國入手,可以分化西方。且不說習近平的這一算盤未免太過天真、一廂情願,就說習近平本身的外交套路,自己就抵消了自己的這種謀劃。 在結束法國之行後,習近平接著訪問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其目的,卻是分化歐洲,打入楔子,離間這兩國與歐盟的關係。鑒於法國同德國一樣,是歐洲的中心,並稱「法德軸心」,習近平此舉,就等於離間塞、匈兩國與法國的關係。在巴黎看來,習近平的用心昭然若揭:拉法國對付美國,同時又拉賽、匈兩個小國對付法國。 在塞爾維亞,該國總統武契奇公開喊口號:「是的,台灣是中國的!」呼應習近平和中共的立場:不承認科索沃獨立。然而,歐洲大多數國家、包括匈牙利都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並與之建交,這是塞爾維亞渴求加入歐盟、卻遲遲無法加入的重大障礙。習近平支持塞爾維亞官方的立場,就等於跟法國和整個歐盟作對。歐洲大多數國家也反對中共威脅台灣。 難怪武契奇說:「他(習近平)在我們這裡(塞爾維亞)受到的尊敬和愛是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潛台詞就是:習近平在其他國家得不到尊敬和愛(實際上,多國民調顯示,習近平得到的是普遍的反感);其實,即便在塞爾維亞,這種「尊敬和愛」也是假的:該國反對黨揭露,武契奇下令國營企業的工人前往歡迎習近平,人為製造歡迎場面。 在匈牙利,習近平與該國總理歐爾班似乎找到了共同立場:親俄。匈牙利是歐盟27國中唯一反對制裁俄羅斯、並拒絕給烏克蘭提供軍援的國家。但匈牙利與中共立場的不同點在於:匈牙利有底線,它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匈牙利是唯一跟中共保持「一帶一路」合作的歐洲國家。習近平此行,與匈牙利政府簽下16項協議,最大的看點是在該國建立中國電動汽車工廠,中方可藉此大幅減少運輸成本,進一步向歐洲傾銷價格低廉的中國電動車— 這恰恰是法國和歐盟最大的心病和反對。 在巴黎會談時,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就當面正告習近平:「我們的市場充斥著獲得大量補貼的中國電動汽車。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工業。」習近平公然在匈牙利設廠,頂風作案,不僅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加劇與法國和歐盟的經濟衝突。 縱觀習近平的歐洲之行,先訪法國,意圖拉法國、歐盟對抗美國;再訪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意圖拉這兩國對抗法國、德國和歐盟。顯露兩次分化圖謀。從外交專業角度而言,行為前後抵消,其外交成果幾乎為零。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