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背後有玄機 何人能逃生死劫(圖)
 
2024年4月23日發表
 
瑞典著名科學家史威登堡(下排左),英國大學資深講師泰勒(下排右)。(《未解之謎》提供)
【人民報消息】儘管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但卻充滿了神祕感。然而,有些人卻能預知自己何時死亡,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英國裏茲貝克特大學(Leeds Beckett University)心理學資深講師泰勒(Steve Taylor)在《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上撰文探討人們預知自己死亡的能力,首先提一個著名的案例。 瑞典科學家 預知自己死亡 泰勒寫道,18世紀的瑞典著名科學家暨神學家史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是個博學多才的人,早年在天文學、化學、地質學和解剖學等領域都有傑出的貢獻,頗受同儕和瑞典國王的尊敬。 但在中年之後,史威登堡開始體驗催眠狀態。他相信他在這個狀態下能與天使對話,而且能看到天堂與地獄,並記錄下他對靈界的探索,正如他在撰寫科學文獻般精確。 在1772年,史威登堡寫信給英國神學家衞斯理(John Wesley)說:「我在靈界獲知,你很想與我談話。我很樂意見你。」這讓衞斯理很震驚,因為他確實想見史威登堡,但未曾跟任何人說過這件事。 衞斯理回信說,他將巡迴演講大約6個月,隨後很樂意與史威登堡見面。但史威登堡回信說,這恐怕太晚了,因為他將於下個月的3月29日過世。而他確實是在那一天過世。他的女僕也證實說,他曾預言他的死亡日期。 泰勒的父親 預知自己死亡 泰勒表示,他的父親能預知自己即將離開人世,所以史威登堡的案例能引起他的共鳴。 泰勒說,我的父親在2019年過世,享年79歲。他曾罹患帕金森氏症,所以身體很虛弱,精神也有點糊塗,但沒有人知道他會準確預言自己的死亡。 父親離世的一週前,他告訴一個朋友說:「我已經知道我何時會死,那將是下週的今天,也就是下週四。」 他的朋友很震驚,但他看起來並沒有病得很重,所以他朋友只是認為他可能糊塗了。 泰勒接著說:「我看到寫有所有人的死亡日期的生死簿。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查閱一下你的死期。」 他的朋友說:「喔,不,不用了。我不想知道!」 泰勒後來回憶說,他父親的朋友覺得他父親是精神錯亂了。但幾天後,他父親的健康急遽惡化,被診斷出罹患肺炎,最終死於週四,也就是他父親預言的那一天。 泰勒說,死亡日期是事先安排好的,也會經常出現在某些瀕死體驗案例中。有些人在瀕死體驗中會遇到已故親友或其它空間的生命,並被告知「你的時辰未到」,隨後就還陽了。 從這些案例看來,人們的未來似乎已經決定,甚至已經存在了。 造劫簿 在中國民間還有這樣的說法,在地震、水災、旱災、火災、瘟疫等等災難前,冥府都要事先製作「造劫簿」,這大概是為確定發生災禍的範圍、類型和相應的死亡之人。 清代天津文人李慶辰著有《醉茶志怪》一書,成書於清光緒18年(公元1892年),記載了當時許多的神奇事件。其中有一個故事:儒生劉玉,信都(今河北衡水)人,一天去友人家相聚,兩人喝了不少酒。直到夜深人靜,微醺的劉玉才告辭回家。 劉玉走出離村莊五里地時,天已是二更時分(晚上9點到11點間),路過一座不知名的寺廟。在暗夜中,寺廟中燈火閃耀。劉玉猜測可能是僧人或道士在設壇祭祀。因為酒喝多了,有些口渴,他便進入廟中想討杯水喝。 不料,劉玉剛進入寺廟,就被兩名差役捉住,並說:「你來得正好,閻王爺正派我等去找人呢。」說著,差役將劉玉帶到一座大殿上。劉玉見大殿正堂坐著一位龍袞垂旒、氣勢威赫的閻王。 劉玉嚇得趕忙跪在地上。閻王對他說:「找你過來,是讓你幫忙登記造冊,你看到什麼也不要害怕。這是明年秋天將要發生的事情,與你沒有關係。」劉玉趕緊點頭答應。 接著,有差役給劉玉拿來筆墨紙硯,並讓他坐在臺階上開始登記。眨眼之間,大殿東側的人頭就堆積如山,數十名差役來回奔走,將人頭從東側運到西側,猶如螞蟻搬家一般。每運一次,他們都要向劉玉報告一次數目、姓名,看到劉玉登記後才離去。 就這樣,大殿上的差役來來往往,劉玉也一刻不停歇地登記。直到東方漸漸發白,登記才告結束。 這時一個差役走上正堂,向閻王跪報說「總數大約有一萬多」。說完起身向劉玉索要名冊,並說:「你辛苦了,何不下去休息一會兒?」 劉玉跪伏在臺階下,心裡還是惴惴不安。漸漸的人聲消失了,四周一片寂靜。劉玉睜開雙眼觀瞧,眼前卻什麼都沒有了,大殿、廳堂、閻王、差役等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他還以為自己做了一場夢。 然而,第二年(1850年)爆發了太平天國之亂,清軍和太平軍都死了很多人。劉玉才明白這並不是一場夢,而是冥府在提前做安排。換言之,太平天國運動也是歷史安排的一齣戲。 作者李慶辰評論說:大劫到來時玉石俱焚,所有遭難的,沒有一個人是枉死的。由此可知幽冥之中,必有專門掌管這類事的人。(整理自《未解之謎》)△
 
 
分享:
 
人氣:1,50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