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4個部門共同發文刺激消費。看來中共是慌不擇路了。(翻拍自X平台) |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
方逍临綜合報導)根據中共財政部星期一(4月2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季的財政收入60,877億元人民幣,稅收收入是49,17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2.3%和4.9%。
第一季財政稅收齊下降
據中共官媒報導,中共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在發布以上數據的時候,特別強調「扣除部分緩刑入庫抬高了基數及減稅的特殊性因素後」,一季度的財政收入增長2.2%。此外,第一季財政支出達到將近七兆元,年增2.9%,但低於今年頭兩個月的6.7%的成長率。
財政部預算司長王建凡說,當局將強化宏觀管控、集中擴大內需、發掘和發展新的成長驅動,並防止和拆除風險,以改善財政政策的品質和效率,提升經濟復甦。
對此,路透社通報說,中共上周公佈的3月份的數據顯示內需仍舊疲軟。有分析師表示,房地產業的持續滑坡持續損害地方政府的財政和財政支出能力。去年5.2%的經濟成長率主要可能還是與2022年疫情肆虐期間基數相對較低很有關係。而今年要在去年5.2%成長率的基礎上再成長5.0%將非常不易。
此前路透社曾報道說,中國經濟疫情解封之後反彈乏力,房地產業整體萎靡不振、地方政府債台高築以及私營企業摀著錢袋子不花錢都是重要原因。
逼人花錢狠招多
針對民眾躺平不願消費,把錢存在銀行的做法,中共當局推出多個刺激消費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其中包括「以舊換新」。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4月17日在X 平臺發貼表示,「十四個部門共同發文推動消費以舊換新,看來中共政府是真有點急了」,他指出,「擴大內需最有效的手段是擴大消費,西方經濟發達國家都是靠民眾消費來支撐經濟增長,然而無論是以舊換新還是刺激消費,都需要民眾增加收入。面對(中國)年輕人真實失業率高達五成的現實困境,降薪潮持續波及到幾乎所有行業,全國近七成人口月收入不足2000元,以舊換新拉動消費光喊口號有什麼用?全世界在疫情時期都知道向國民發錢發消費券,唯有中國(中共)從來沒有向困境中的國民發過一分錢,現在每個家庭每個人最應該做的就是捂緊錢包,減少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儲備糧草,準備過一個漫長的寒冬。」
X用戶「海外爆料」在4月21日發布一則視頻顯示,全國人大財經法案主任、立法專家宋少平在視頻中怒駡:「一個沒有任何保障的國家,不存錢怎麼活?!」
宋少平說:「不是我願意存錢。(難道)我不願意消費呀?我不願意吃兩百塊錢一斤的大米啊?我不願意頓頓吃大蝦呀?問題是我的收入就那麼多呀!(李克強)總理講的6億人每個月收入1000塊錢(人民幣),90-95%的(年)收入在1萬塊錢以下,這個收入一旦有個事兒怎麼辦?你比方說得了癌症了,一個癌症要治至少至少得20萬。你誰能保證他自己不得癌症了?他一得癌症了之後一下需要20萬,他到哪去籌去呢?所以不是說我有錢才去存錢,是我們這幾大心理恐慌:第一養老,第二失業,第三醫療,第四買房,第五子女教育,逼得我不得不存(錢)。如果我們這個社會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比方說醫療、教育全部都免費了,他還會這麼存款嗎?」
而X平臺的網友們一致認為宋紹平「講得好!」連小粉紅都銷聲匿跡。
「這才是真正瞭解民間百姓之苦。」「像這樣說人話的專家真的不多見了!」「共產黨不知道嗎?知道共產黨為什麼不執行?共產黨對人民是饑餓政策,不幹就死,而共產黨自己是躺平方案,不勞而獲。」「大老爺才不管你們呢,它們有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吃著特供……」「上流人說了,不能讓底層太富裕,不然沒人服務他們了呢!」「說的確實對,像加拿大這種醫療教育及各種給錢福利,加拿大人民當然願意各種消費,各種旅遊,各種爽。」「那就只好逼你花錢!」
重慶燃氣,2023年第四季的利潤暴增824%,用氣量卻沒啥變化,這說明了什麼?(網絡圖片) |
其它省市的網友抱怨說,他們也有相同的現象。(網絡圖片) |
有網友披露:重慶燃氣公司只要調低含量,就可使用戶的煤氣使用量暴增。(網絡截圖) |
是的,基層政府的各個部門都在想辦法逼民眾花錢增加財政收入。當中最常見的辦法就是罰款。而重庆市民反映,自从2023年11月城区集中更换燃气表后,每个月的燃气费用增加了好幾倍。而重慶燃氣公司的淨利潤暴增824%。原因是即使用戶家中沒人居住,這些「新錶」照樣跑的飛快。大批用戶忍無可忍,紛紛在網絡社群中發帖吐槽,質疑計量不準,或燃氣公司「暗中搗鬼」,「做了什麼手腳」。但是,重慶燃氣回應稱新表合格率100%。引發民眾怒罵。而杭州、鄭州、江西、山東濟南的網友也有類似抱怨。
微信公眾號「非虛構故事」認為《這簡直就是入室搶劫》。他指出,尤其燃氣、自來水、電力等都是直接關乎民生問題,這樣的公司公然作假是「從群眾口中奪食」,已經觸碰了社會的底線。
有一網友說:「當一個靠搶劫起家的人……在陷入困境走投無路的時候,它(中共)就會重操舊業。」
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曝光燃氣表的反常現象,重慶燃氣公司的股價開始大跌,僅4月15日和16日兩天內,該公司的股價累計就暴跌了近10%。難道這不是報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