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中國經濟正處於內外交困局面。國際貨幣基金會公布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只有4.6%,比中共自己預測的5.3%低了七個百分點。正當中國陷入困境之際,美國國會公布一份報告,詳細列出美資投資基金以間接方式投資受制裁的中國企業,國會揚言要加強制裁。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美國國會中國委員會這份報告,以「震驚」來形容最新發現。報告指出,單在2023年,多家美國投資機構,包括貝萊德(BlackRock)、MSCI,間接投資了65億美元到受美國制裁中資企業的子公司或相關連企業。 這些公司間接幫助中共政府製造高科技武器,與及協助中共政府推行違反人權的政策。 報告認為,這類間接性投資目前並沒有違反美國法例,所以國會必需採取行動,進一步收緊法例,杜絕美資公司利用這些漏洞,把美國投資者的金錢投資到這些中資企業。 財經專家利世民表示,國會若落實建議,衝擊會是長期而深遠的。 利世民:「其實這份報告目的,是要在金融上,最終在美國和中國之間設立防火牆,這一定會影響資金流向,短期衝擊比不上長期來得重要。」 美國將重新制訂國際貿易規則 除了金融制裁,美國政府亦正計劃在貿易上壓制中共國。 美國新任氣候特使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在公開演說中披露,拜登政府正制訂全球貿易政策,包括放棄世貿組織,全面規限中共國的不公平貿易。 彭博社報道,約翰·波德斯塔在哥林比亞大學演講時表示, 拜登政府正在「顛覆」舊有的全球貿易政策,目的是減少碳排放、與及限制中共國在個別產業的主導地位。 蘋果生產基地從中共國大規模撤離 另一方面,美國新聞周刊引述在印度的美國智庫組織研究Anirudh Suri表示,蘋果公司必定會持續地撤走在中共國的生產基地。 他認為,由於美中之間的爭端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基於地緣政治考慮,企業的生產基地必然會從中國撤走,否則這些企業就會受到股東們懲罰。 IMF警告:中共產業政策引發地緣政治摩擦 周四(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主任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出席正在舉行的IMF和世界銀行春季年會時,談及亞太地區經濟展望,亦有提到中共國的產能過盛問題,指出北京對具有戰略性價值的製造領域和科學技術領域提供政策支持,包括優先獲得信貸研究基金和針對某類型公司的激勵措施。 斯里尼瓦桑說:「國營企業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縮減為國營企業提供隱性或顯性擔保的產業政策。換句話說,就是盡量確保國營企業和私人企業之間的競爭中立性,這樣就不會出現資源錯配的情況。」 中共的產業政策也會影響與中國結構相似的出口國的經濟前景,更會加劇通貨緊縮壓力,引發地緣政治摩擦,破壞貿易流動性。斯里尼瓦桑警告,亞洲區內的地緣經濟分裂是一個巨大的風險,由於有很少地區像亞洲那樣從貿易一體化中受益匪淺,所以如果發生地緣經濟碎片化,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的通脹不會高過1%,相比亞洲區內其他國家的通脹屬於相當低的水平,但是斯里尼瓦桑說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數據持續疲弱,而且中國經濟仍然受新冠疫情所影響,提醒中國經濟一旦放緩,將影響整個地區。 斯里尼瓦桑說:「亞洲區域內的整體經濟增長是非常重要,而中國是關鍵。因此,任何影響中國經濟成長的因素,無論是上升或下降,都會對亞洲其他地區產生影響。我們過去提供過一個數字,中國經濟每提高1%,就會為區內其他國家帶來0.3%的中期增長,這是需要牢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