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日子,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明慧之窗合成) |
【人民报消息】民间称黄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小年,是祭祀灶神的节日。
灶神起源甚早,来历说法也很多。最初因「黄帝作灶」(《事物原会》)、「炎帝作火」(《淮南子》),人们奉为灶神。为了感谢给予人类生存条件的神,人们开始祭拜。后来,随著历史的推衍,各种说法丰富起来。
灶神称谓
灶神,也称灶君、灶爷、灶王爷,灶王菩萨、灶公灶母、东厨司命、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等。《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送灶神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指门(门神)、户(窗神)、中雷(地基主)、灶(灶神)、行(道路),即户一、灶二、三中雷、门四、行五等自然神。五位家神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予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察一家人善恶的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
腊月二十三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日子,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
《东厨司命灯仪》中有言:「迭主阴阳,虽善善恶恶,均在修为;然是是非非,必恭记录。」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神,纪指十二年,算为一百天。就是说重罪判罚要减寿十二年的。
祭灶神
古时祭灶不分贵贱,上至皇宫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对灶神都是毕恭毕敬。祭灶日期也分阶层,民间有所谓「官三」、「民四」、「邓家五」之说:「官」指官绅权贵,习惯于年二十三祭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会在年二十四祭灶(但百姓为沾贵气,也会在年二十三祭灶);「邓家」即水上人家,会在年二十五举行。
清帝在坤宁宫祭灶神
据有关资料记载:每年腊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神,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礼,以迎新年福禧。祭灶这天,坤宁宫设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烛供品,殿廷中设燎炉、拜褥。
像民间一样,供品一般都少不了又甜又黏的食物,目的是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灶时,宫殿监奏请皇帝到坤宁宫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礼。礼毕,宫殿监再奏请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礼。
民间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祈求降福免灾。祭灶神时,第一次进酒,向灶神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
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神像恭恭敬敬揭下,焚香叩首后焚烧,并虔诚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目的是祈祷灶神向玉皇大帝奏报一家人一年来的种种善事。
除夕接灶
送走神明后,除夕夜再把灶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因为,除夕这一天灶神会带著一家人应得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接灶」时把新的灶神像黏贴好,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叩拜。古人对神明一向恭敬崇祀,人们能摆正人与神的关系。
《论语.八佾》有言:「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假如一个人得罪了天理,再向任何神位太庙祷告,那是没有用的。)这是孔子向弟子揭示「媚于灶」的真正原因。
《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阴子方是个至孝仁德的人,灶神显像让他看见了,他便杀了黄羊祭祀,后来家道繁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剪贴窗花
在中国北方,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活动表示对神的敬仰,企盼福寿安康。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人们剪贴一些寓含美好愿望的图案贴在窗户上,希望新年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吉祥。
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的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余)、鸳鸯戏水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子、四进士、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等。
窗花不仅有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也增添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结语
传统上年节期间的祭祀内容主要在于表达恭敬、感恩、反省和许愿。和其它过年的传统习俗一样,充满中国人敬畏天地神明的浓厚文化气氛。事实上这也是中华正统文化的核心所在。
这种文化氛围使得古人以谦卑、知足的态度对待生活:因为处处都有神灵监看,人如果要做亏心事也是有所顾忌的。
童谣唱道:「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对于中国民俗的年来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就像一场戏的序幕,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要忙活了: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酒具……一直到腊月三十门神对联上墙,年饭上桌,一家人团聚,大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