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詐騙新套路 P2P受害者回款再中招(圖)
 
2023年8月2日發表
 
中國P2P爆雷潮,衍生大量「金災難友」,至今無法拿到回款,有的出借人還陷入清退騙局。(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中國大陸的詐騙套路花樣翻新,近期有P2P(互聯網金融)受害者再陷清退還款騙局,可謂雪上加霜。 據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荔枝視頻報導,近日家住張家港後塍街道的李女士收到一個快遞,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寄來的一份「紅頭文件」--關於投資理財平臺出借人風險專項清退通知。 文件大意稱,爲響應國家政策與保障人民利益財產安全,嚴打嚴辦P2P違規亂象,維護出借人權益,現對某平臺的部分投資人辦理清退事項。 退款方式使用騰訊辦公軟件,用微信掃文件上指定的二維碼。並要求收到告知函的出借人每日早上10時到晚上8時在線,通過專項清退羣組進行辦理。如24小時內未進行清退申請,視爲自動放棄。 報導稱,李女士之前在這個平臺投資過,後來平臺爆雷,投資的錢全部打了水漂,李女士對此耿耿於懷。見到「清退通知」,李女士抱着試一試的想法掃描了文件上的二維碼,加入「清退羣」,聯繫了羣裏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給她發送自己的工作證、身分證,告訴她想要清退成功,得先繳納投資款的20%作爲稅費。想到馬上就能拿回投資款,李女士很快將5,905元(人民幣,下同)轉了過去。 隨後「工作人員」又以需要繳納兌充金爲由,讓李女士再次轉賬73,000元。爲了儘快回款,李女士先轉賬35,000元。就在她準備繼續轉賬時,接到預警提示的警察找到她,告知她詐騙團伙都在國外,把她的資料拿走了。 李女士說,詐騙團伙知道我們以前投資過哪些,利用我們想拿錢回來心切,(羣裏的)35個人只有我一個是真的,其他34個全是託。 網友表示,想當年那些投資平臺都是光明正大的,現在出事了都成老百姓自己的事了。 「爲什麼這麼多人會持續受騙?還不是沒有解決P2P的遺留問題,上億人陪玩的項目死了,多少人的心血。」 「P2P的問題好幾年了,還不解決,騙子方法都出來了,解決方案還遙遙無期……」 還有不少網友表示也遇到過類似李女士的情況,「我的錢現在都沒回來,七八年了。」 「一分錢沒回款,不可能十幾億都花完吧,剩一億也是錢,回款十分之一也好啊,根本沒有後續,爛在那裏,5年了。」 2018年,中國P2P平臺出現爆雷潮,造成大量「金災難友」。河南出借受害人周先生告訴記者,很多受害人相信了中央電視臺的廣告宣傳,被官商勾結的P2P平臺詐騙了自己的血汗錢。他們爲追回自己的血汗錢長期維權,奔波多年,能拿回出借款的卻寥寥無幾,有的人已經含恨離世。 在另一起詐騙套路中,騙子以虛假招聘模特爲名,行拍攝推銷之實。 據央視報導,被告人蔡某在深圳市龍華區開了一家傳媒公司,在各大招聘平臺和業務羣裏大量發佈急招模特、藝人的信息。廣告稱有無經驗都可,負責服裝、鞋子、包包、品牌香水、眼鏡、護膚品、電子產品的平面圖拍攝,薪資待遇日結。 求職者一旦到公司面試,業務經理都是一頓誇。極盡各種話術,讓被害人對自己能夠擔任模特這個工作深信不疑。在取得求職者信任後,業務經理便講,要想接單就得先拍攝模特卡片,相當於模特的推介書,裏面有模特的照片或視頻,室內一套1,500元,室外一套3,500元,動態視頻1萬元。 如此一來,求職者就要交少則上千、多則幾萬元的費用。如果求職者沒錢,就會被蠱惑去申請貸款。據統計,一年多的時間裏,共有240多名求職者上當受騙,均是16至40多歲的女性,被詐騙金額近90萬元。 幾名被告人被以詐騙罪判處11年至1年8個月不等的刑期。 微博用戶「大牌醜小蟹」表示,這樣的套路很多年前在武漢就有,特別多。讓你交錢給你拍模特卡,然後就給你介紹工作啥的…… 微博用戶「偷魚乾的小行家」表示,西安也有,還裝模作樣拍了幾張照片和我討論合同細節。重點來了!會讓你交合同保證金!保證金居然是以虛擬商品的形式在某平臺掛的鏈接,慫恿網貸付費。 網友表示,騙人的招數真多。騙子公司是真的太多啦!就業市場是真的太差啦! 網友童女士認爲,中國大陸社會道德崩潰,詐騙叢生,很多詐騙都是官方站臺,把害人的那一套手段帶給整個世界。 她說,即便說詐騙團伙在越南什麼的,我相信它的總部在中國大陸。△
 
分享:
 
人氣:30,81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洪水來襲🔥北京泄洪引發河北涿州大規模洪災🔥洪災實境直擊:
洪水來襲🔥北京泄洪引發河北涿州大規模洪災🔥洪災實境直擊:
唐山迷案駭人聽聞,四名受害者生死成謎!🔥警方為何遲遲未出警?
唐山迷案駭人聽聞,四名受害者生死成謎!🔥警方為何遲遲未出警?
習自曝亡黨方式🔥一語成讖🔥秦剛被免職,內鬥走向變幻莫測,
習自曝亡黨方式🔥一語成讖🔥秦剛被免職,內鬥走向變幻莫測,
北京洪水暴漲橋梁被沖塌,災情泛濫,嚇壞民眾!
北京洪水暴漲橋梁被沖塌,災情泛濫,嚇壞民眾!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