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以卓越的学识和高洁的人品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被人们称为官品人品文品俱佳的一代贤相。

【人民报消息】陈廷敬,字子端,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人,先后担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修身敦行、淳厚、谨慎是其基本处世作风,以卓越的学识和高洁的人品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被人们称为官品人品文品俱佳的一代贤相。 陈廷敬出自书香门第,家风淳朴,家教甚严,他从小喜爱读书,三岁起诵诗词,六岁读私塾学习儒家经典,读书过目不忘,九岁赋《牡丹诗》有「欲使物皆春」的句子,被人称为「神童」。他尤喜圣贤之道,深知古之为文者,非以其辞,期于明道。特别注重修身、养性,经常以历代名士的节操和忧国忧民的心怀自勉,虽然年幼,已抱经世济民之志。 陈廷敬二十岁时以进士入仕,任内弘文院侍读,三十四岁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康熙皇帝日讲起居官注,兼记注与讲解经史于一身,即将皇帝的一言一行书之于简册并为皇帝讲解经史。他协助十六岁的康熙清除鳌拜及其同党,并为康熙讲授各种经典著作及治国理念,为君之道。他向康熙讲《论语》中「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真诚地期盼皇帝崇尚礼、义、信而勿追求虚名,不说空话,多办实事。 陈廷敬和掌院学士喇沙里、侍讲学士张英等多次与康熙谈经论史,评述前代朝臣、宦官结为朋党营私舞弊祸国的大量史实,提醒皇帝以史为鉴,不掉以轻心。康熙多次表扬他们「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还特别赞扬陈廷敬「夙侍讲幄,简任论扉,恪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淹洽、文采优长……」,并赐予《御制诗集》。 陈廷敬针对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腐化的现状,向朝廷上疏说:「贪廉是衡量一个官员是否合格的关键。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德。古人以俭素为美。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办事节俭反受讥笑,铺张浪费而无人反对,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康熙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符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陈廷敬还上疏说:「考察总督巡抚须以养民教民为称职,要做到指导和管好吏员,孔子说过『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要使百姓不触犯条令,不如先行上之教。凡是官吏加派火耗,贪赃受贿,搜刮百姓,他每天就忙碌于察言观色、逢迎上司,又哪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百姓看到吏员的所做所为,就会说这样的人还能教导我吗?』因此总督巡抚合适的人选要自己身正,不为利欲所动,为群吏做出榜样。」 陈廷敬的上疏被朝廷采纳。康熙经常与他讨论朝政大事,陈廷敬针对当时农民赋役苛重的情况,提出减免钱粮税收的一些办法,得到了实施。后来他被升任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陈廷敬到吏部上任后,立下规矩说:「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为了抵制跑官、要官、买官的不正之风,他严饬家人,有行为不端者、有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 陈廷敬提倡「廉俭以正风尚」,注重个人修养,作风公道正派。周围有德才出众者,他均极力举荐。康熙曾召各部大臣举廉能官吏,陈廷敬举荐的陆陇其、邵嗣尧、王士祯等皆是百姓称颂的清官,康熙遂将他们提拔为御史,又升为尚书。 有人告诉陈廷敬:这几个人廉而刚,好提意见,说不定将来会弄到你头上。陈廷敬表示,刚一些,提意见多一些,有什么不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康熙知道后夸奖他「卿为耆旧,可称全人」。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致,其「文与诗皆雅健绝伦,渊源最正」,他写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品味:「夫诗之为物,……其至者足以动天地而格神祇,穷性命而明道德。」 康熙很欣赏他写的《赐石榴子》诗:「仙禁云深簇仗低,午朝帘下报班齐。侍臣密列名王右,使臣曾过大夏西。安石种栽红荳蔻,火珠光迸赤玻璃。风霜历后含苞实,只有丹心老不迷。」 康熙帝写诗赠给他:「礼义传家训,清新授紫毫。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视其为盛唐贤相房玄龄、姚崇,和大诗人李白、杜甫一样的人。 陈廷敬还担任语言文字巨著《佩文韵府》和大型字书《康熙字典》的总修官,《康熙字典》是我国文化史上首部辞书,全书四十二卷,收录四万七千多字,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