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此動蕩,拜登主義面臨重大檢驗
未普
【人民報消息】2021年8月30日,美軍從阿富汗撤軍,其倉猝與狼狽使拜登飽受批評。拜登回應說,從阿富汗撤軍,並非關於阿富汗,而是美軍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的外交政策也因此發生了重大變化,代表這些重大變化的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於是成了熱門話題。
拜登主義的主要內核應包括以下幾點:1)美國將改變過去歷任總統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預模式,將不再介入無休止的戰爭或衝突,不再使用重大軍事行動介入他國政治,而是試圖通過外交、針對性的軍事反恐能力,以及必要的武力來保護美國在全世界的利益。2)美國將與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競爭,同時遏制俄羅斯這個破壞者;3)和俄國相比,中國對美國更具威脅更具挑戰,因此需要建立全球聯盟共同抗擊中俄。
拜登主義的內涵在過去的兩年裡,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就在美軍撤離阿富汗不久,波士頓大學教授約書亞·希夫林森(Joshua Shifrinson)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斯蒂芬·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在2021年9月號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文,大談拜登主義。他們認為拜登主義是一種「務實的現實主義」(pragmatic realism),即面對新的情況和頑固的現實,堅持將美國國家安全置於所有其他考慮因素之上,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追求美國的利益,並根據需要改變路線以實現這些目標。
兩年後,關於拜登主義的敘事提到了價值觀的高度,「民主與獨裁」成了「拜登主義」的核心(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2023年7月6日)。現在越來越多的觀察家認為,在外交政策中體現價值觀方面,真正的拜登主義應在全世界維護和證明「民主至上」。從「國家安全至上」到「民主至上」,拜登主義不再僅僅是一種「務實的現實主義」了。它的變化反映了國際形勢變化的復雜性,反映了國際兩大陣營-民主與獨裁已基本集結成型,也反映了美國決策者所面對的雙重挑戰,「國家安全」和「民主至上」必須兼顧。
如今,當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同時進行之際,檢驗拜登主義的關鍵時刻到了。拜登幾天前在白宮的講話中把這兩場鬥爭放到了一起,他說,雖然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哈馬斯「所代表的威脅不同」,但他們的「目的都在於徹底摧毀相鄰的民主國家」。這無疑是準確的。但是,拜登主義中不再使用重大軍事行動介入他國政治能否經得住檢驗?當中俄聯手試圖用戰爭挑戰「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時,拜登怎麼應對?俄國已經用入侵烏克蘭挑戰了現有的國際秩序,哈馬斯及其背後「藏鏡人」用突襲以色列的方式,也試圖趁火打劫,為改變美國主導的西方國家秩序而撈一杯羹。
防止美國軍隊直接介入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是美軍從阿富汗撤軍的教訓,也是拜登主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方面,拜登主義眼下正面臨重大考驗。拜登對烏克蘭和以色列表達了最堅定的支持,無論是從道義還是從軍事上,但同時又排除了讓美國人直接加入戰鬥的可能性。此外,他還要證明,美國仍然是黑暗中的世界燈塔,用《紐約時報》的話,在當今不可預測的混亂世界中,美國是唯一一個能決定歷史走向的國家。
在俄烏戰爭中,不直接介入戰爭的拜登主義得到了檢驗。但在以哈戰爭中,拜登主義能否經得起檢驗,現在還很難說。而拜登主義的真正挑戰可能是,如果中共趁亂入侵台灣,美國會怎麼辦?台灣的情況不同於哈馬斯。台灣國防不如以色列,中共實力卻遠大於哈馬斯。這讓不少台灣人擔心,一旦台灣被中國襲擊,如果美國按兵不動,那麼台灣只能挨打。△(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0/26/7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