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镜子对明君良臣有着特别的意义。图为唐朝铜器四鸾镜。

【人民报消息】在中国古代,镜子对明君良臣有着特别的意义。周武王伐纣后,为警戒自己,在镜子上铭刻箴言。梁武帝起兵,臣子向他献上明镜,以表诚意。隋朝高颎功高震主,遭人嫉恨和诋毁,隋文帝又是如何以镜子评价他的呢?明镜伴随着明君良臣,留下了千秋佳话。 周武王镜铭「见尔前,必虑尔后」 商朝末年,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无道。他听信妖妇谗言,造虿盆酷刑虐杀股肱良臣,还敲骨剖胎残害黎民,导致天怒人怨,人神共愤。为解万民之倒悬,救群生之性命,周武王奉天命伐纣,大会天下诸侯,讨伐独夫纣王,终于灭了商朝。 周武王即位三天后,召见士大夫,向他们询问有哪些良好的箴言,可以留给后世子孙。姜子牙说:「在上古遗作《丹书》中就有。大王想要听,需要先斋戒。」 武王斋戒三日后,穿戴正式的冠冕大礼服,恭敬地听姜子牙宣读上古箴言。武王听罢《丹书》,内心既震撼又警醒。于是退朝后,亲自御书警戒格言。他宫室内每个角落都刻上自警铭文。 「见尔前,必虑尔后」就刻在镜子上,意在告诫自己不要只看到眼前的权势风光,还要考虑到江山社稷以及后代子孙的长远福祉。 周武王照镜子,不仅仅只为了修整仪表,而且还要通过镜子自警自戒,为周朝的长远留下镜鉴。 《南史》故事 献明镜表心地 南北朝时期,南齐王珍国担任南谯太守,治理地方颇有才能,名声很不错。当时郡内百姓苦于饥荒,王珍国赈济谷米,散发财物,救济穷困的百姓。齐高帝萧道成亲写御书下诏:「爱卿爱护百姓救助国家,这非常符合我的心意。」 齐明帝驾崩后,继任者东昏侯萧宝卷暴虐无道,引起天怒人怨。梁武帝起兵攻入首都建康。东昏侯召回王珍国返回都城,使他出城驻扎在朱雀门,但后来他被王茂打败。王珍国密遣郗纂捧着一面明镜献给梁武帝,以表心地光明、磊落之诚意。梁武帝以黄金为信回报他。 当时卫尉张稷总领大军,王珍国密交张稷心腹张齐,与张稷相约结盟。到了十二月丙寅日早晨,王珍国带领张稷来到卫尉府,领兵从云龙门入宫,在内殿杀了东昏侯。此后,他和张稷、尚书仆射王亮等人在西钟下,派中书舍人裴长穆归顺了梁武帝。 一天,宫中举行盛宴,梁武帝问王珍国:「爱卿,昔日你送来的明镜,如今我还保存着。昔日我送你的黄金是否还在?」 王珍国回奏说:「臣将黄金郑重地放在了手肘后,不敢有所闪失。」 独孤公如明镜 越磨越皎明 大司马独孤信引荐高颎父亲高宾担任属官,并赐高家为独孤氏。所以高颎,也称独孤颎。此人精明强干,善于辞令,不仅富有谋略,而且知道运兵作战之事。杨坚担任北周静帝大丞相时,重用高颎任相府司录(官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 开皇八年,隋朝灭陈。晋王杨广为元帅,高颎任元帅长史,辅佐隋文帝完成南北一统。灭了陈国后,高颎自知功高震主,不仅礼让功勋,也想辞去职务、避开权势。起初文帝并未同意,因高颎一再坚持辞让,为了成全他的好意,文帝只是解除了他的仆射职务。但不久之后,仍旧让他官复原职,担任朝廷要职。 隋文帝重用高颎,引起卫右将军庞晃以及将军卢贲等人的妒嫉。他们在文帝面前搬弄是非,诋毁高颎。隋文帝震怒,疏远并罢黜了庞、卢等毁谤高颎的人。 一天,文帝对高颎说:「独孤公犹如一面镜子,每次遭到磨砺,愈发皎洁,变得更加明亮。」两人君明臣贤,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参考资料:《梁书》、《隋书.高颎传》、《大戴礼记.武王践阼》、《南史.王珍国传》)△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