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图)
 
容乃加
 
2021年6月18日发表
 
艾草是灸疗中医学重宝,古人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人民报消息】艾草有「五月艾」的芳名,同时医家用干艾灸百病,故而称艾草为「灸草」、「医草」。艾草的用处很多,既是好食材,也是医病良药。最古早的中国民谣中,就有采艾的歌谣。「一日不见如三年」的浓情蜜语就是从《诗经》中脱胎而来的:「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国风.王风.采葛》)显然艾草在古代普遍被采用。 《本草纲目》说嫩艾草可以作菜食,和面作成馄饨丸子,也可以做成生姜煎干艾饼,长服止泻痢。艾草入了这些个常民食物,都具有疗病的功效,展现了艾草食疗同源的功用。艾草性至热,李时珍说︰「艾灸百病能回绝气。」中医灸疾用干艾绒,置久而弥善,越陈而越佳,故而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孟子真正说的「七年之病」不是指一般生理上的病,「三年之艾」也是一种借喻,那么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要表达什么思想呢?生在战国时代的孟子,为劝谏各国君主实施仁政,不远千里到处奔波,他讲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他的政治思想的表现。 孟子处在战国时代,看到各诸侯王,讲法术、讲权势、讲利益,但是却几乎不讲仁政,仁政几乎要消失踪迹了。 孟子劝告想要「王天下」的君主们要以「仁政」为重:当今天下之君有好仁政的,那么诸侯都会聚集到他那里为他效命,就像水往低处流那般自然,实施仁政自然就成了天下的君王,即使本人没有「王天下」之意,形势也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天下局势紊乱,人心不古,社会危乱,病情深重。在这种局势中,想「王天下」,就好像「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非唾手可得。艾草虽然是灵药,但针对年久日深的痼疾,想要治好久病,没有三年之艾也起不了作用。但三年之艾不是随取随得的,需要时间,采来之后必须经过三年岁月来成就,若没有准备的功夫,最终也得不到。同样的,君王呀!如果当下不立志于仁政,不积蓄仁政的能量,那么连艾草都不可得,更不用说「三年之艾」。 想「王天下」之王侯,面对社会国家的重疾,如果从现在开始行动,去采集蓄积艾草,则可能还有机会得到三年之艾可用。不然的话,病情日益深重,死情日益迫近眼前,而三年之艾终不可得矣,最终就是无奈地陷入死路。 孟子讲「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为了宣扬「仁政」思想的借喻。将「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放到个人的人生宝库去修为也是很管用。平日为自己建立好习惯,去掉坏思想,行善积德,那就像为自己储存「三年之艾」一样,不怕七年之病来磨,积蓄越多,越有可能不生「七年之病」。△ (有删减)

 
分享:
 
人气:20,44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