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戲耍唱的童謠,寥寥數語,隱含着不爲人知的祕密。圖爲清 金廷標《戲嬰圖》。 |
【人民報消息】普羅大衆唱的歌、小兒戲耍唱的童謠、道士遊走鬧市唱的小曲,寥寥數語,隱含着不爲人知的祕密。明朝從建國之初到中晚期,令人驚心動魄的天下變局,幾個漢字足以形容得惟妙惟肖,只是人們都在事後才恍然大悟其中的含義。 「一朝西風起 幹鱉」 四人應難 朱元璋在統一江南的過程中遭逢勁敵張士誠。張士誠早於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佔據高郵,自稱「誠王」;至正二十三年九月,自稱「吳王」,任命胞弟張士信爲丞相,以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三人爲參軍。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也自立爲「吳王」,立子朱標爲世子,任命李善長爲右相國,徐達爲左相國。 當時,民間傳唱一首歌謠:「丞相做事業,專靠黃、蔡、葉。一朝西風起,幹鱉。」人們不知道歌謠源於何處,但四處傳唱。 一直到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了張士誠。朱元璋的軍隊攻下蘇州,張士信及黃、蔡、葉三人都被誅殺,終是應了歌謠所言「一朝西風起,幹鱉」。這時人們方才明白,那首歌謠原來是預言。 「一朝西風起」指南京在蘇州的西面,定都南京的朱元璋,從西邊來至蘇州,打敗張士誠。「幹鱉」同「乾癟」,朱元璋擒殺黃蔡葉三人後,將三人的腸子高掛在竹竿上,腸子都被曬乾了。 一首童謠 涉及兩帝 明英宗朱祁鎮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京師發生旱災。當時,大街小巷的孩子們做土龍,以祈禱下雨。年幼的小兒叩拜時,唱歌曰:「雨帝雨帝,城隍土地。雨若再來,還我土地。」人們也只當是孩子們的童心。 然而,後來發生一些事,人們才醒悟過來,原來童謠另有它意。 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入侵大明,明英宗率領五十萬大軍親征,同年八月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師也先所俘虜。國不可一日無主,羣臣擁護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鈺爲皇帝,是爲景泰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英宗回到朝中。直到景泰八年,景泰帝病重,明英宗趁機奪回帝位。 所謂「雨帝」,即「與弟」。因土木堡之變,英宗的帝位被迫傳給弟弟。「城隍土地」,指的就是「郕王」朱祁鈺成爲皇帝,掌管大明疆土。「雨若再來,還我土地」,「雨」與「御」音相近,「御」有帝王的意思。指明英宗復辟,再次做大明皇帝掌管國土。 道士預言閹黨之亂 「委鬼當頭坐」 明朝萬曆末年,有一位道士在京城鬧市唱歌,歌詞曰:「委鬼當頭坐,茄花遍地生。」時人都覺得唱詞好奇怪,但又聽不懂他唱的內容。 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後,非常信任兩個人:一個是其乳母客氏,另一個是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不學無術,對嫖妓、賭博、獻讒言等事很熱衷。他引誘熹宗荒淫怠政,他自己趁機把持朝政。當時內外大權全都歸於魏忠賢。魏忠賢秉性殘忍陰毒,誅殺異己。其人所到之處,士大夫在道上伏地叩拜,高呼「九千歲」,魏忠賢也不會以正眼相看。 客氏居住在宮中,脅持皇后,殘酷虐待宮人嬪妃。魏忠賢與客氏兩人狼狽爲奸,仗着皇帝的寵信,竊權亂政,禍亂天下。 奸黨成了氣候,把大明搞得烏煙瘴氣。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道士唱的「委鬼當頭坐」指的是閹黨魔頭姓名頭一個字「魏」。「茄花遍地生」,指的是客氏,當時北人讀「客」爲「楷」,而「茄」的發音與「楷」又很近似。道士唱的歌詞指的是魏忠賢、客氏之亂。 一首民歌,一首童謠,一句歌詞,漢字微言有大義,亦載乾坤,囊括風雲板蕩,天下變局。 (參考數據:《明史》)△ (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