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次辯才韻詩〉記載辯才法師在送別時,兩人還是談個不停,不知不覺就過了虎溪橋,到了風篁嶺下。 |
【人民報消息】著名的「龍井三賢」,指的是辯才法師徐無象、兩任杭州知府趙抃和大文學家蘇東坡。他們在杭州西湖鳳篁嶺上龍井寺中以茶會友的故事一直被後人傳爲佳話,亦使龍井寺、龍井茶逐漸名揚天下。 辯才法師的修行與神蹟 辯才法師俗家姓徐,名元淨,字無象,臨安於潛縣(今杭州於潛鎮)人。其祖輩樂善好施,常常助人爲樂。辯才出生後,家人發現他的左肩上有肉隆起,好似出家人所穿的袈裟絲帶,八十一天後才消失。他的伯祖父感嘆道:「這是宿世沙門的特徵啊。」因此讓其終生事佛,而八十一天預示着他的命數,辯才去世時正好八十一歲。 累世爲僧人的辯才這一世天資聰穎。他十歲出家,每次見到講堂,他就說:「我願登堂說法度人。」十六歲受戒,十八歲時他來到杭州上天竺寺,在慈雲大師門下學習。他日夜精勤修行,沒幾年就成爲慈雲的高足,傳承天台宗。慈雲圓寂後,他又師從明智韶法師。 在此期間,辯才曾夢見與其弟子元素進入一個叫妙樂的佛寺,看見一個僧人,辯才問道:「這不是荊溪尊者制《法華文句記》的所在嗎?」僧人說「是。」辯才又以想看尊者遺像爲由,來到佛寺的東閣,看見一梵僧趺坐不動,容貌甚偉,並對辯才說:「我是你過去的師父,你當對我行禮。」辯才遂行禮。夢一下子就醒了,忽然覺得自己是夢中梵僧的弟子。 憑藉前世的積澱和名師的指點,辯才的道行愈高,遂在吳越地區傳播佛法,併名震吳越。吳越人視之爲得道高僧,對待他如同奉養父母。二十五歲時,宋神宗聽聞他的德行,特恩賜紫衣袈裟,並賜法號「辯才」。此後,他代明智韶師講法長達十五年之久。 後來,杭州知州秦溱邀請辯才到大悲寶閣院任住持,前後十年。在那裏,他「嚴設紀律,犯者秋毫皆斥去」,信徒們都很敬畏他。 嘉佑末年(公元1063),杭州知州沈遘以上天竺寺住持智月法師之邀,聘請辯才入山住持,並上請朝廷,以教易禪,朝廷恩准,賜改寺名爲「靈感觀音院」。辯才回到上天竺寺後,信徒衆多,人們「遂鑿山增室,幾至萬礎,重樓傑觀,冠於浙西」,期間名流雅士也紛紛慕名前來。 辯才六十歲那年,杭州太守無擇因爲讒言被下獄,辯才也因鑄鐘之事受波及,但在被捕期間他神態自若,還撰寫書籍。 辯才六十六歲時,有個叫文捷的僧人因貪圖天竺寺的財富,就依仗當朝權貴呂惠卿將辯才驅逐到下天竺寺,他神色淡然,不以爲意。但文捷並不滿足,仍想將其驅逐到於潛縣。文捷事敗,辯才重新回到上天竺寺繼續任住持。 六十九歲時,辯才主動離去,歸隱於龍井山中的龍井寺。歸隱期間,他曾應杭州太守鄧溫伯邀請住持南屏山一年,之後又在靈隱寺講法。在靈隱寺待了一個多月,辯才在打坐中見到金甲神跪在身前說:「師於此無緣,不宜久住。」因此復歸龍井寺,直至八十一歲時圓寂。 在其圓寂前,辯才謝絕訪客,不再進食,並進入禪室靜坐。他召來常與其往來的僧人道潛,告訴他:「我修行已成,如果這樣連續七日沒有外魔橫衝,右脅吉祥而逝,那我的心願就滿足了。」到第五日,辯才以偈告衆,與大家作別。到第七天,如其所言,辯才圓寂。 辯才法師與蘇東坡的方外之交 辯才是修佛之人,蘇東坡也是信佛之人,兩人的方外之交千古流傳。辯才與大文豪蘇東坡的首次相遇是在1073年,當時蘇東坡到杭州任通判。蘇東坡時年三十六歲,比辯才小二十六歲。 此後,辯才不僅幫助蘇東坡解決其次子不能行走的問題,兩人還因情趣相投、心靈契合成爲莫逆之交。 蘇東坡對於辯才的詩文造詣十分讚賞,說他「平生不學作詩」,但其詩「如風吹水,自成文理」,並自謙的說自己與參寥(僧人道潛)的詩是「如巧人織繡耳」。 辯才身材頎長,外表清瘦,因常年修行,頗有點仙風道骨。蘇東坡詩中讚道「南北一山門,上下兩天竺。中有老法師,瘦長如鸛鵠。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見之自清涼,洗盡煩惱毒。」 後來,蘇東坡離開杭州後,還常常給辯才寫信致意,詢問其身體並囑咐他「惟千萬保愛」,字裏行間流露出思念和關愛之情,足見兩人情誼之深。 元佑五年(公元1090)初,辯才八十大壽時,蘇東坡等諸多名流前去祝壽。次年九月,辯才圓寂。 (參考數據:《辯才法師塔碑》、《龍井方圓庵記》、《西湖高僧事略》、《佛祖通載》、《龍井見聞錄》、《鹹淳臨安志》)△ (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