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子卜邻”这个典故被用来指要选择好的邻居。 |
【人民报消息】晏婴是春秋后期齐国著名的贤相,后人习惯上多尊称他为“晏子”,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正直无私,从不谄谀逢迎,敢于进谏。孔子称赞他“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春秋时鲁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齐景公认为晏子的住宅太差了,对晏子说:“你身为宰相,不宜再住在这么寒酸的房子里。我为你建造一座明亮高爽的住宅,如何?” 晏子却坚决辞谢道:“我的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的,我能继承这份家产已经很高兴了,再说这房子又地处闹市,买东西很方便。” 齐景公听后,知道一时说服不了他,便又换了一个话题问道:“既然你的房子靠近闹市,那你是否知道物价的贵贱?” 晏子回答:“当然知道。” 齐景公又问:“那么你说说现在什么东西在涨价,什么东西在跌价?” 这时晏子忽然想起齐景公平时滥用刑罚,砍了不少人的腿,有人在街上出售假腿,就趁机劝谏道:“现在假腿的价格在上涨,鞋子的价格在下跌。” 齐景公听后明白自己错了,立即下令减少刑罚。 晏子劝谏国君的妙语受到后人的称赞。后来晏子的这句话演变成“踊贵屦贱”,“踊”是假腿的意思,“屦”是鞋子的意思,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严酷的法律。 不久后晏子出使晋国,齐景公便趁着他出国的这段时间选择一处好地方为他修建新宅,同时拆掉他的旧宅,希望造成既定事实,使他不得不搬进新居。待晏子回到齐国,看到新的晏府已经完工,自己的旧宅以及左邻右舍的房屋都已被拆迁,邻居全部搬走了。 晏子向景公拜谢以后,便拆了新居,把自己的旧宅以及原来邻居的房子也全按原样一一重修,把搬走的邻居一家一家地请回来住。 晏子对人说:“俗话讲得好,‘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不用占卜住宅的吉凶,而是要占卜邻居是否是好邻居)。我与各位邻居一直相处得很好,现在无缘无故地赶走他们,恐怕是不吉利的。” 这样晏府又恢复原先的样子。后人以此掌故称颂晏子的清廉,而“晏子卜邻”这个典故被用来指要选择好的邻居。 另外从这个故事中又衍生出另一个成语叫作“卜宅卜邻”,不过“卜宅卜邻”除了指迁居应选择好邻居的意思之外,往往还有搬迁的意思。 (参考数据:《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左传.昭公三年》)△ (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