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历史人物用他们的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人民报消息】一些历史人物用他们的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仁义行事的祖逖 晋朝时代,有个叫祖逖的人,生性豁达,视钱财如粪土,为人特别讲义气。每次他到农民家里,看到他们生活困苦,就非常同情怜悯,常假托别人的好意,把自己并不宽裕的粮食和布匹拿出来分给他们。 后来京城发生战乱,祖逖带领亲戚和同乡几百户人到淮泗地方避难。在艰苦的逃难历程中,他处处为别人着想,把车子和马匹都让给那些年老多病的人,自己徒步行走。他所带的药物和粮食也总是毫无保留地分给那些需要的人。正因为祖逖为大家做了这么多事情,那些人才能顺利度过难关。大家都把他当作救命恩人,非常敬佩他的人品。 祖逖的义行不胜枚举:为了改善百姓生活,他带头种田植桑;看到荒郊野外枯骨无人安葬,他不仅埋葬他们,还祭奠一番。 当地百姓为祖逖的种种仁义之举而深深感动,于是举行盛大的酒宴感谢祖逖,有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在酒席上感动得流下热泪,哽咽着说:「我已是个快入土的人了,没想到临死之前,却得到了另一再生父母。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好遗憾了啊!」 祖逖死的时候,百姓悲痛至极,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般。祖逖如此深得民心,这都是他一直按照仁义行事的结果。 改掉坏风气的辛慈母 隋朝时代,有个叫辛公义的人在岷州做刺史。当地有个不好的风俗,只要有人生了疫病,不管会不会传染,全家的人都躲避开,没有人去看他一眼,一点都不讲孝义。因此,多数生了疫病的人都因缺乏照顾,最后自生自灭,孤独死去。 辛公义到任后,决心改掉这个地方的坏风气,就下了这样一个命令:「凡是得了病的人,一律派人用轿子抬到衙门里,然后由官府请医生精心医治。」 等病人医好了,辛公义就叫他们的家人和亲族接回去,并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假若这个病真会传染,那我早就死了,我怎么还会站在这里跟你们说话呢?」那些人都很信服他的话,对他感激涕零。 从此以后,那种不顾病人的坏风俗不攻自破,慢慢销声匿迹。因为他救活很多人,全县的百姓都感激地叫他「辛慈母」。 (参考数据:清代蔡振绅《八德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