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奇聞 › 文章: |
8歲被蛇咬死 破11年後親戚偶遇之迷(圖)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梁仲亮報導)這是又一個不可思議的新聞,答案在文章的結尾。 11年前,在印度加爾各答市西南約120千米外的一個名叫蘇納帕拉斯的小山村,一戶人家突然發出撕心裂肺的哭聲,原來這戶人家的一個8歲的小男孩被毒蛇咬傷了。驚慌失措的父母用盡了他們可以想到的各種土辦法來救治這個兒子,都沒能挽留住孩子的生命。 8歲的蘇巴什.伯格開始還能痛苦掙扎,後來力氣越來越小,最後終於不動了。悲痛的父母聽從了村中老人的建議,把孩子放在了竹筏上順着達莫達爾河水漂流而下。這是印度傳統的水葬,它是印度東部地區山村的古老習俗,人死後不入土,隨水漂去。 看着孩子小小的身軀隨着河水越漂越遠,年輕的父母心都要碎了。但是孩子已經死去,他們也只能無奈地回到家中,繼續自己日復一日的生活。 隨着時間的推移,家人對伯格的懷念慢慢淡去,村裏人也逐漸忘記了曾經有一個叫伯格的小男孩到處蹦蹦跳跳。然而就在伯格死去的第11個年頭,事情突然發生了變化。 那一天,蘇巴什家突然陷人了一種緊張的氣氛中,這個家庭的所有人全部聚集到了村口,似乎在焦急地等待着什麼人。村裏人看到他們這個樣子十分奇怪,就過去問他們怎麼回事。年紀最長的家長激動地說:「伯格就要回來了!」 村裏人聽說後都大吃一驚,伯格已經死了十幾年了,怎麼可能回來? 可是,遠遠走過來的人令他們更加瞠目結舌。只見一個20歲左右的小夥子帶着妻子走進了蘇納帕拉斯,蘇巴什全家人立刻撲了上去,拉住小夥子使勁看。蒼老的母親激動地哭了出來:這就是我們家的伯格!村裏認識小伯格的村民走近一看,小夥子模樣還真的與伯格極其相似,就是伯格長大後的樣子。 已經死了11年的伯格回村了,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整個村子,方圓幾十裏的人們都跑來看。 伯格不是已經被毒蛇咬死了嗎?怎麼在11年之後又突然出現了?這個問題不僅伯格的父母想要知道,附近的村民也急切想知道。伯格的父母拉着家中一個親戚的手說,多虧了他,不然自己家的這個兒子就要永遠流落在外面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說當年伯格中蛇毒被水葬之後沒有死這還好理解,那麼這11年他怎麼不回家呢,難不成是沉睡了11年才突然醒來?答案當然不是那樣,伯格當年就被救甦醒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竟得了失憶症。 這件事要從幾周前說起。那天蘇巴什家的一個親戚到附近村鎮去趕集,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他突然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咦?這個小夥子有點兒眼熟,好像以前見過一樣。眼看就要與小夥子擦肩而過時,這個親戚突然閃出一個念頭:「你是不是伯格?」 被他問到的小夥子一愣,就在這位親戚以爲自己認錯人想道歉的時候,小夥子突然驚訝地問他是不是認識自己,並且追問這個人,他口中的伯格是誰。蘇巴什家這個親戚當時有些傻眼,心裏還在責怪自己莽撞,小伯格在11年前就已經死了,怎麼可以冒冒失失的問一個長得相似的人呢? 沒想到眼前這個小夥子接下來說的話令他大吃一驚,小夥子說很久以前他就失去記憶,忘了以前的一切,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是誰,最近救他的老人才告訴他說,他是11年前從達莫達爾河上漂來的木筏上撿回來救活的。 這位親戚立刻意識到這個小夥子真可能就是伯格。他隨即到救小夥子的老人家裏拜訪,得知了老人當初救人時的情形。原來在11年前,住在達莫達爾河下游查迪普村的老人在河邊看到一個擱淺的竹筏,過去看時,發現上面躺着一個小男孩,老人知道是水葬,剛剛想離開,突然發現小男孩還有呼吸。 好心的老人就把小男孩帶回家救治,治療了很多天之後,小男孩終於醒了過來,當他甦醒之後,卻失去了記憶,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以前在哪裏住。於是小男孩就留在了這個村子裏和老人一起生活,成年後還在當地娶了妻子。後來老人在聊天中告訴了伯格這一來歷。 聽到老人的這一番話,親戚明白了眼前的小夥子就是當年水葬的小伯格,親戚激動地告訴伯格真相,並且約定要伯格回到村裏和父母相認。 於是,伯格帶着妻子回到村子認親,一家人抱頭痛哭。由於伯格的記憶還沒有完全恢復,於是由他的家人帶領着走遍村裏各個角落,希望能夠喚醒他的那些沉睡的記憶,想起自己的父母親戚以及自己當初躺在竹筏上水葬的原因。 一個死去的孩子順水漂流後被人救起,在醒來之後卻忘記自己是誰,不認識自己的家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現在經常有文章談到肉身,說人死後只是扔掉了肉身,靈魂(主元神、主意識)去了另外空間,並沒有死。也有文章談到,這個主元神扔掉了肉身,也許有另一個主元神穿上了這個肉身,看着是同一個人死而復活了,但實際上換了「人」。所以,這個主元神對前一個主元神的人世間的家人完全不認識。用現代醫學術語來說叫作「失憶症」。 但是,對於伯格的父母來說,不管世間事情有多麼離奇,一個活生生的兒子能回來就好。△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