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新聞簡述(圖)




印度南部卡拉拉邦爆發罕見且極其致命的尼帕病毒(Nipah virus),世衛組織(WHO)表示,
目前尼帕病毒沒有疫苗,也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染病後只能採取支持護理。

【人民報消息】

美取消邀請中共參加環太平洋軍演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五角大樓5月23日發表聲明表示,鑒於中共在南海「持續軍事化」造成局勢不穩,已撤回邀請,拒絕讓中共參加將於6月舉行的環太平洋軍演。

五角大樓發言人克里斯.羅根表示,撤回邀請是對中共南海軍事化的初步響應。聲明指,美國掌握的有力證據顯示,中共在南沙群島部署了反艦導彈、地對空導彈和電子干擾系統,此外,中共轟-6K轟炸機近日在永興島升降也升級了緊張局勢。

每兩年一次在美國夏威夷群島周邊和珍珠港舉行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邀請20多國參加,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指揮調度整個演習。

默克爾訪華前 德國政界醞釀對中資加強審查

德國總理默克爾於5月24日、25日進行訪華,中國大陸媒體罕見報導德國正在加緊討論一項針對中資加強審查的「安全網」。

據財新網5月22日報導,4月27日,德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一項議案,要求聯邦政府「出於維護國家安全和秩序的原因,應該降低政府介入審查外國投資的條件」。目前德國內閣正在討論這份提案,並在三個月內公布結果。

另外,德國聯邦眾議院的第二大反對黨向政府質詢如何分辨外來投資究竟來自私人或來自於有外國政府背景的來源,而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也表態稱將考慮更改外資相關法律。

美首位CIA女局長就職 川普參加宣誓儀式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首位女性局長哈斯佩爾(Gina Haspel)5月21日宣誓就職,川普總統親臨位於弗吉尼亞州的CIA總部參加典禮,並對她讚譽有加。他表示,哈斯佩爾在CIA工作30多年,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一個曾以非凡技能和奉獻精神」工作的人。川普說,哈斯佩爾很堅強,在捍衛美國的問題上……永遠不會退縮。

副總統彭斯和前CIA局長、現任國務卿蓬佩奧也參加了哈斯佩爾的就職儀式。

61歲的哈斯佩爾於1985年進入中央情報局,駐外經歷豐富,曾擔任CIA海外駐點的主管。2017年2月7日她升任CIA副局長,成為CIA首位女性副局長,督導情報搜集及分析、秘密行動、反間諜以及與各國情報單位的聯絡工作。

美國會推投資改革立法草案 針對中資併購

2017年11月,由參眾兩院幾乎同步推出的跨黨派改革立法——《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簡稱《投資審查法案》),獲得白宮公開支持。該法案旨在阻止中資公司來美併購敏感行業,負責提案的國會議員希望在8月國會休會前通過立法。

《投資審查法案》提出創建新的跨部門程序,包括商務部、國防部、國務院、能源部以及情報部門,識別哪些是美國的關鍵科技,以及決定哪些外國投資併購需要上報。該法案擴大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職權和資源,可以向總統建議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交易。

消息人士向美國貿易內幕(Inside U.S. Trade)透露,川普政府將允許CFIUS有權審查那些可能導致技術轉讓給中共國的交易。這是財政部針對中共盜竊美知識產權對策的一部份。

10年來首次 朝鮮軍官乘船投奔韓國

據韓媒YTN(Yonhap Television News)報導,5月19日凌晨一名朝鮮軍官和一名朝鮮居民乘船通過西海向韓國投誠。

據悉,這名40多歲的朝鮮軍官的軍銜相當於韓國的少校。這是自2000年以來第14名朝鮮軍人投誠韓國,也是自2008年一名朝鮮保衛部軍官投誠以來,10年來首次有朝鮮軍官投誠。

2008年投誠的那位朝鮮保衛部軍官是直接敲響韓國最前方警戒哨所軍人的房門,被韓國稱為「敲門」投誠。2017年11月,一名朝鮮軍人冒著槍林彈雨身負重傷投誠韓國,經韓國醫生搶救奇蹟般恢復,該事件當時引發全球關注。

目前韓國情報機構正在調查兩人的投誠動機和經過。

印度爆發罕見尼帕病毒 無藥可治死亡率高

印度南部卡拉拉邦爆發罕見且極其致命的尼帕病毒(Nipah virus),目前死亡人數急升至10人,另有25人感染。世衛組織(WHO)表示,目前尼帕病毒沒有疫苗,也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染病後只能採取支持護理(supportive care)。

尼帕病毒被認為是一種新出現的致命病毒。科學家在過去20年才發現它可能是從蝙蝠傳播到包括人類及其它物種。該病毒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目前無藥可治。在大多數疫情爆發中,它已造成40%至75%的感染者死亡。

《印度時報》報導,5月20日,在印度卡拉拉邦至少有9人死於這種罕見及極其致命的病毒。世衛組織數據顯示,亞洲許多地區以及澳洲、馬達加斯加和加納,都有爆發尼帕病毒感染的風險。

(人民報記者畢藤菲綜合報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8/5/23/67359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