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鏞因爲道德高尚,一生積德,生命已經得到昇華,元神昇天而去了。

【人民報消息】明朝有一位官員孔鏞,字韶文,南直隸蘇州府(今江蘇蘇州)人。他是孔子的第五十八代孫,自幼就忠厚仁義,言行始終如一。他早年讀書時家境貧寒,一日三餐不繼。他每天上學,只能買兩塊餅充飢。道觀五聖閣裏住着位老道姑,見他早晚都從門前經過買餅,覺得很奇怪。 一次,道姑把孔鏞迎進門,詢問緣由,孔鏞如實相告。道姑很慈善,同情孔鏞,就對他說:「我閣裏的神像前,白天有齋飯,晚上有燈火。秀才你肯不肯暫住呢?」孔鏞接受邀請,在道觀裏刻苦讀書。後來,孔鏞考中進士回來,老道姑已經仙逝了。孔鏞悲痛萬分,自己披麻戴孝像兒子對待母親一般,給老道姑送葬守孝。 孔鏞中舉後,先後做過知縣、知府、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工部右侍郎,爲官幾十年,不僅兩袖清風,而且勇於爲民造福,爲國爲民做了很多貢獻。最突出的,就是他冒着生命危險,化解矛盾,平息叛亂,保一方平安。 孔鏞任知縣時,瑤族、壯族的一些民衆與朝廷有矛盾,出沒於鄰境騷擾地方治安,縣中百姓都逃竄了。孔鏞前往招撫,老百姓被嚇跑了。孔鏞在民舍裏燒火做飯,留下錢抵償其價值後才離開。百姓才漸漸了解接近孔鏞,相繼而歸。孔鏞多方慰勞賑恤,使人民恢復常業,道路漸通,縣政恢復安定。 都御使葉盛征討廣西,讓孔鏞跟隨,諸將中有胡亂殺戮的,孔鏞總是極力勸說,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 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他被提升爲高州知府。前任知府因瑤民造反的警情,關閉城門自救。對躲避襲擊的鄉民都不接納,又懷疑老百姓暗地裏依附賊人,就殺死他們,激起民衆憤怒,城池於是陷落。孔鏞到後,打開城門,接納來者,流亡在外地的百姓逐漸回來。 當時反叛的首領馮曉屯居在化州,鄧公長屯居在茅峒,屢次招撫而不降,一天,孔鏞單騎只帶兩人直抵茅峒。鄧公長突然聽說新太守來了,急忙招呼他的黨羽穿着鎧甲迎接。 孔鏞緩緩下馬,進到庭院中坐下,鄧公長率領他的黨羽解甲羅列而拜。孔鏞曉諭他們說:「你們本是良民百姓,迫於挨凍受餓罷了,前任太守打算加兵於你們,我現在奉命做你們的父母官,你們猶如我的兒子。信任我,就隨我回去,送給你們糧食布帛;不信任我,就殺了我,大軍很快來到,就沒有活下來的人了。」 鄧公長猶豫,其黨徒都爲之感慨而流出眼淚。孔鏞說:「我餓了,應該給我飯吃。」鄧公長跪着爲他獻上酒菜。吃完後,說:「天快黑了,應該留下住宿。」晚上脫下衣服酣睡。賊人相視驚服,住了兩晚才回去。鄧公長派幾十個精兵護送孔鏞回去。孔鏞讓這些精兵留在城外,只與羸弱的士卒進城,取來糧食布帛,讓他們裝載而回。 鄧公長更加感激,率黨徒數千人來降。鄧公長已降,只有馮曉憑藉險要的地勢不服。孔鏞挑選壯士二百人,乘夜抵達化州,馮曉倉皇逃跑藏匿,他的妻兒被俘虜,孔鏞對他們撫卹很豐厚,馮曉也投降了。 孔鏞治理邊疆的政績聞於朝廷,皇帝賜誥命褒獎,任職三十年都在邊陲,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被召爲工部右侍郎前往北京,在赴任路上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孔鏞去世時,出現神奇景象。當時孔鏞一行人走到了杭州富陽驛的時候,稍微停了停,看了一會兒風景,他忽然有些眩暈。隨從趕緊把他扶進船中,不久就去世了。 孔鏞臨終時,有火光一樣的光芒突然出現在船上,好像火焰燃燒似的,非常大而且猛烈,當他氣息漸漸衰弱的時候,這團火光逐漸升高但是火勢漸小,等到氣絕的時候,火光已經飛到了天際,凝聚成一團光華,宛如一顆明星般閃耀在天空中。 人們見此奇景,稱之爲「孔鏞星」,都悟到此景象顯示着:孔鏞因爲道德高尚,一生積德,生命已經得到昇華,元神昇天而去了。 (資料來源:《雙橋隨筆》、《堅瓠集》、《 明史•孔鏞傳》、《志怪錄•孔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