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爲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

【人民報消息】北宋的寇準老家在山西,出生於書香門第。他很小時父親就去世了,因此家境清貧,全靠母親織布度日。寇母常常於深夜一邊紡紗一邊教寇準讀書,督導寇準苦學成材。寇準自幼聰穎過人,七歲時寫了《詠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成爲「三步成詩詠華山」之佳話。 寇準不負母望,十八歲時進京應試,得中進士。喜訊傳回家鄉,寇準母親正身患重病,臨終時她將親手畫的一幅畫交給家人劉媽說:「寇準日後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錯處,你就把這幅畫給他。」後來,寇準官至宰相,爲慶賀自己的生日,大肆鋪張,大擺宴席,又請來兩臺戲班,準備宴請羣僚,極盡豪華炫耀。 劉媽認爲時機已到,便把寇母的畫交給他。寇準展開一看,見是一幅《寒窗課子圖》,畫中,寇準在松油燈下讀書,其母在一旁織布,上有題詩道:「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爲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這赫然是母親的遺訓,寇準再三拜讀,不覺淚如泉湧,當即「辭賓客,罷宴席」,此後嚴於律己,潔身愛民,秉公無私,成爲宋朝一代賢相。 寇準上任後,剛正廉明不畏權,敢於直諫。當時朝廷已處理了兩樁受賄案:情節嚴重的王淮,贓錢以千萬計,僅被撤職,不久又恢復原職;而情節較輕的祖吉,卻被處以死刑。寇準知道這是王淮的哥哥、參政王沔從中作亂。 時逢當地發生大旱災,寇準上奏時政得失,談到天人感應之理,指出旱災是上天對朝廷刑罰不平的警告,並說:「請將兩府大臣都叫來,我當面解釋。」當王沔等人上殿後,寇準就把王淮、祖吉二案述說一遍,然後問王沔道:「這難道不是刑罰不平嗎?」王沔恐懼不敢答話,宋太宗於是命人重審此案。 寇準從不阿諛逢迎,因觸怒權貴被貶爲地方官。宋真宗時,遼軍二十萬大規模南下入侵,大敗宋軍於高陽關,已至澶州,震驚北宋朝廷,邊境告急文書頻傳,朝臣大多驚惶恐懼,參知政事王欽若等人主張立即遷都金陵。 宰相畢士安向宋真宗推薦寇準爲相,說:「寇準天資忠義,能斷大事;志身報國,秉道正氣。眼下北強入侵,只有寇準可以禦敵保國。」宋真宗於是任寇準和畢士安同爲宰相。 寇準堅決主張抗遼,收復失地,並請宋真宗親征以鼓舞士氣,爲了防止王欽若等人向皇帝進讒言,寇準把他們調到天雄軍前線等地去防遼兵。 寇準與宋真宗來到澶州,他提醒宋真宗在大敵壓境,四方危機的情況下只可進尺、不可退寸。寇準指揮作戰,宋軍氣勢倍增,首戰告捷。遼軍氣勢大落,轉而議和,此後不敢大規模入侵中原。宋遼邊境干戈寧息,百姓生活安定,貿易繁榮。 寇準先後兩次當宰相,長達三十年,始終淡泊自守,當時的處士魏野寫詩稱讚他說:「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意思是說他幾十年官居高位,從不爲自己謀私利,沒有爲自己建造一所豪華住宅。後來寇準被貶南遷後,一次遼國使者到宋都汴京,看着朝臣們,問引路人誰是「無地起樓臺」的宰相,當時的許多朝廷官員們都羞愧得面面相覷,無人回答。 寇準爲相,任人唯賢,他憂以民憂,樂以民樂,深受百姓敬仰。寇準在偏遠的雷州任地方官時,修建真武堂,教書傳藝,傳播中原文化,講授天文地理,後來當地人們修建「寇公祠」以紀念他,而他飲用過的古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