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星系的分佈如同網狀。
「時空黑洞」不是黑洞,因爲人看不見才叫它黑洞。
宇宙星系分佈如圖網狀。星系聚集成束或成團,其中分佈空洞。

【人民報消息】天體物理學家繪製目前最大的宇宙星系分佈圖,想證實愛因斯坦的時空可變理論,且凸顯宇宙超級空洞「大冷斑」(Cold Spot)的謎團。 據每日科學2015年10月12日報導,英國朴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天體物理學家繪製目前最大的宇宙空洞和超星系團的分佈圖,認爲證實了愛因斯坦的時空可變廣義相對論,並有助於解決長期懸而未決的宇宙奧祕。其實,人永遠也無法了解宇宙,包括愛因斯坦。這就是頂尖的科學家爲什麼最後都相信了神佛。 朴茨茅斯大學的天文學家塞薩德里·納達瑟(Seshadri Nadathur)博士表示,他們使用新技術非常精確地測量宇宙微波背景(CMB)中光子穿過星系羣及空洞結構之後的情況,並使用斯隆數字巡天望遠鏡(Sloan Digital Sky Survey)所鑑別的75萬座星系數據,繪製比以前大300多倍的宇宙星系新分佈圖。 ◎ 科學家認爲宇宙結構形如海綿 目前,科學家在人的空間觀測天文,認爲星系的分佈不是一盤散沙,而是互相聚集成束或團,認爲在星系羣之間,是星系數量很少甚至完全沒有星系的巨大空間——宇宙空洞。所以科學家認爲宇宙看上去是「纖維束」與「空洞」交織在一起的結構,形如大海綿。 他們認爲,數量非常多的星系聚集成「超星系團」,其範圍達幾千萬甚至上億光年。直徑爲12萬光年的銀河系與那些巨大結構相比,形如塵埃。一般的宇宙空洞直徑達幾億光年。在人類的天文學上,這些星系束、星系團及宇宙空洞都被稱爲大尺度結構。 但是,這些結構僅在宇宙物質能量之中佔大約5%的比例,還有95%人的肉眼無法觀測到的,就被科學家稱爲暗物質和暗能量。其實,那裏並不是暗物質和暗能量,而是科學家藉助儀器也不可能看到的極其豐富的廣闊世界。 ◎ 宇宙圖說明時空可變 納達瑟博士認爲,宇宙星系新分佈圖顯示出愛因斯坦所預測的「Sachs-Wolfe綜合效應」(ISW),因此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說的宇宙時空變化特點。 他說︰「宇宙微波背景(CMB)中的光會穿過這些空洞和超星系團向地球飛來。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暗能量的拉伸效應導致宇宙微波背景光的溫度出現微小變化︰光子穿過空洞後,溫度稍微下降;穿過超星系團之後,溫度稍微升高。這就是『Sachs-Wolfe綜合效應』。」 愛因斯坦是人類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他說,「人類已知的是有限的一個圓,未知的是圓外的世界,是無限的。」他的意思是說,人用人的理論來研究神的世界,不可能研究明白,也只能揣測宇宙是怎麼回事,就像螞蟻揣測人的誕生、成長和死亡的原因一樣渺茫和可笑。 ◎ 宇宙空間對人什麼都是迷

波江星座的空洞是個有趣的地方,這裏不僅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上的冷斑區,同時也是時空的異樣區。所謂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大爆炸遺留下來的餘溫,如果某個時空溫度低於微波背景輻射,那麼就會形成冷斑。
宇宙的微波背景圖及超級空洞「大冷斑」的位置。

科學家一直在研究,爲什麼2008年夏威夷大學使用以前星系分佈圖觀測和廣義相對論預測不符合。其實,科學家們如果注意新聞,就會知道宇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星體爆炸,有些星體孕育新星,如果還抱着過去的天體在研究,那麼什麼也對不上號。 納達瑟博士說︰「我們的觀測分析結果解決了天文學上長期存在的一個未解難題,但是又加重另一個謎團的迷霧——不同尋常的『大冷斑』結構。」 天文學家在2004年觀測微波輻射背景時發現一個異常低溫、形如斑塊的巨大區域,天文學家認爲其中幾乎沒有輻射、沒有物質,相當於一個超級空洞。其跨度達到18億光年,因此把這個迄今所見的最大宇宙結構稱作「大冷斑」。 納達瑟博士表示,愛因斯坦的理論不能說明宇宙會形成超級空洞,更無法解釋「大冷斑」的來源。 2015年《赫芬頓郵報》報導,科學家對冷斑並不陌生,但是無法想象有如此巨大而超出其它所有冷斑的特例。尤其讓科學家困惑的是,當今宇宙大爆炸及量子理論都解釋不了「大冷斑」的形成。 「大冷斑引起廣泛關注。」英國杜倫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宇宙學家卡洛斯·福倫克(Carlos Frenk)說︰「其真正的問題是,它從何而生,以及它是不是在挑戰我們的觀念。」 宇宙永遠都在挑戰無神論科學家的觀念和研究成果,這是不容置疑的。(文/於星成)△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