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考古學家認爲,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上曾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其實並不只是5次。 據考古學家的考察,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發生在大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海洋中超過95%的生物遭遇滅絕。海底泥沙裏僅存的蝦子是淘汰後的倖存者。 考古發現,最近的一次大淘汰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約80%的物種滅絕,直接導致統治地球1億多年的龐大恐龍退出歷史舞臺,讓位給與我們現代人類相匹配的物種。 據云南網報道,羅平生物羣化石位於四川省曲靖羅平縣羅雄鎮大窪子村,於2007年被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張啓躍發現。2011年11月,羅平生物羣入選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羅平生物羣所處年代大約是2.4億年前的三疊紀,此時正是大滅絕大淘汰之後的另一個生命週期的開始時期,作爲中國珍稀的三疊紀海洋生物化石庫,這裏保留了一條罕見的完整生態鏈,記載了地球的一段生命新生史。恐龍嶄露頭角,統治地球1億多年。 羅平的山體是喀斯特地貌,連綿不絕的山丘,一波接着一波,好似進入一個隱祕的喀斯特山林。由於海相沉積(海相沉積指海洋環境下,經海洋動力過程產生的一系列沉積),因此裸露的巖體上可以看見如同年輪一樣的層理,這些層理經過億萬年才得以形成,積累了來自陸地的碎屑物、火山灰和宇宙塵埃以及大量海洋生物遺骸。 沿斜坡緩慢向上,依次劃過的是灰褐色的岩石,造型像是一塊塊層次不齊的巨型夾心餅乾。張啓躍指着一塊岩石上的黑色印跡說:「那是瀝青,敲開岩石後就是石油。」爲什麼有的地方敲開岩石後就是石油,科學的解釋都是說不通的,真正形成的原因至今依然是迷。 那裏的岩石拂去灰塵,上面密密麻麻分佈着灰褐色的條紋,如非內行人的指點,絕不會知道這些都是遠古海綿留下的痕跡。動物糞便的化石就象一塊普通的黑色印跡,更不易被發覺。 大窪子村裏最多的還是蘇氏聖喬治魚和肋鱗魚,有時候,一平方米的石板內就分佈了幾十條。蘇氏聖喬治魚長約10釐米,黑乎乎的一團,看不出個所以然;肋鱗魚只有三四釐米長,體側的鱗片卻佔了身體的2/3。這兩種魚在2億多年前的三疊紀海洋的角色定位就像現在的小魚小蝦,一般都是巨型掠食者的餐後甜點。
羅平生物羣的化石分佈有大概規律,業界將它們分爲上中下3層。下層出土的大多爲龍魚,近期發現的幻龍也出土於這個層面;中層較厚,大量的硅質結核,出土一些蚌類、雙殼類;上層也叫蝦板,顧名思義就是蝦子比較多。 考古學家無法面對眼見的現實:化石層與層之間儘管距離很近,但層與層之間的這些生物之間卻並無交集,有的壓根就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所生存的環境更是風馬牛不相及。可是現代人看到的它們卻是近鄰。 有人感嘆道:「大自然就像一個琢磨不透的藝術家,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鄰居是誰,更不知道它爲什麼會這樣安排。」這就對了,人在宇宙中實在是太渺小了,什麼也不是,人與這些生物羣一樣,都是被安排的。所以,人永遠也解讀不透造物主的心思。 羅雄鎮大窪子村的3號採掘點頂端可以一覽無餘,遠處的一個山頭就是首先發現化石羣的1號採掘點,俗稱觀魚臺,那裏上萬條的魚類化石羣,說明它們經歷了一次突襲的大淘汰。 2號採掘點儘管被山巒遮擋,卻能知道大致位置,不久前這裏還發現了一塊幻龍的腳印化石,兩腳印間隔約80釐米,這是化石羣的最新發現。有的幻龍身長接近6米,在當時是無可爭議的頂級掠食者,和澄江動物化石羣的奇蝦一樣,是水中霸主。5.3億年前的寒武紀,大多數水生動物僅有幾釐米長,唯獨奇蝦身長兩米多,水下的一切生物都成爲它的美食。 不同時期的幻龍和奇蝦都是當時整個食物鏈的頂端霸主,但還不是說淘汰就淘汰了! 3號採掘點九光村其本身就是一個奇觀,九光村的四周聳峙着懸崖,村子象被銅牆鐵壁包圍着,很像一個世外桃源。3號採掘點附近還有一個火焰洞,最深處有80多米,此外,方圓3公里範圍內還有8個溶洞披着神祕的面紗。 大窪子村的化石陳列室由兩個房間組成,合計約50平方米,有的化石放在桌子上,有的安放於架子上。化石千奇百怪,種類繁多。例如捲成一團痛苦死去的龍魚化石,從陸地漂到海洋裏的松柏植物化石,和輪廓太過分明的羅平強壯魚化石,都說明災難是突然而至,所以它們都保持着瞬間定格的狀態。
陳列室裏的一塊肋鱗魚化石旁邊,那黑色印跡是它的糞便。用微型放大鏡仔細觀察那團糞便,居然可以看見裏面有未消化的鱗片,這很讓人詫異,因爲肋鱗魚在整個羅平生物羣化石中多到不行,它們的體長一般三四公分,可以判斷它的角色定位就是被別的海洋生物吃的,不可能去吃那些大傢伙,但是那團糞便卻證明肋鱗魚的食譜中包括了比它更小的魚。至此,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眷顧着每個生命。 澄江化石羣距今5.3億年,目前已經是世界遺產。而羅平生物羣的價值在於,它證明了地球上的生物是不同時期的文明留下來的,羅平生物羣作爲中國珍稀的三疊紀海洋生物化石庫,保留了罕見的完整生態鏈,記載了地球一次次文明的消失和興起。 聖喬治山動物羣位於瑞士和意大利交界處,是三疊紀時代海生爬行動物和魚類最重要的化石產地,但它所處的中三疊世時期要比羅平生物羣晚100萬年左右。此外,羅平生物羣發現有大量節肢動物尤其是甲殼類節肢動物化石,這與聖喬治山較少節肢動物形成鮮明對比。 是什麼原因讓羅平生物羣保存如此種類豐富及完好的生物化石,甚至在某些化石的完好程度及豐富性上要超過已經獲得世界遺產的聖喬治山?是大災難、大淘汰。
研究發現,三疊紀時期的羅平是一片汪洋大海,水溫在29攝氏度左右,是大量魚類的理想棲息地,但之後火山頻繁爆發導致生物毀滅。研究小組在一個地層剖面上找到了火山活動的證據。在含化石層20米的範圍裏,竟然發現了5層火山灰,都是相隔一定距離,也就是相隔一定的時間段發生一次火山爆發。專家認爲,火山灰造成的缺氧是導致大量生物羣體性死亡的直接原因。 從羅平生物羣化石的分佈情況來看,在三疊紀時期,羅平並非長期處於缺氧狀態,這裏存在一個間歇性的環境變化。也就是說,這裏的生物並非瞬間全部死亡,而是在一個時好時壞的環境中漸進毀滅。 2.5億年前,地球上經歷了一場生物大滅絕,特別是海洋生物受到重創,95%的生物都滅絕了。人想過沒有,爲什麼要毀滅95%的生物?當時的地球人(現在被稱作外星人)哪裏去了? 考古學家證明,在之後2.5至2.4億年之間的1000多萬年,幾乎是個零生物的時代,地球上什麼都沒有了。 後來機緣成熟,地球又出現了新一茬的文明,地球首次出現了與神外形和身體結構相同的生命──人類。△(未完待續) (人民報首發) 資料和圖片來源:雲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