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巴西世界盃的「德國製造」與「臺灣製造」(多圖)
 
2014年6月27日發表
 
德國goalgonctrol公司開發的「進球監視器」能夠在一秒鐘之內通知裁判球是否進了。2014年巴西世界盃上首次啓用。
今年世界盃有10支球隊穿着臺灣製造出的環保塑料球衣,這類球衣能爲球員的身體曲線提供優越的空氣流動性與活動性。
2014世界盃足球賽超級球星巴西的內馬爾(Neymar)身上穿的是臺灣製造的環保球衣。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溫陽漾綜合報導)巴西世界盃賽場上,日耳曼戰車拚腳下硬功夫;賽場外,德國人處處彰顯軟實力,「德國製造」已滲入到了比賽方方面面。臺灣儘管未能參賽,但以回收寶特瓶製成運動布料做的環保球衣,也打進世界盃成爲另類冠軍。 球、球衣、球場、球場座椅 從比賽用球到球場建築,再到球場裏面的椅子,世界盃處處都少不了日耳曼人的參與。 德國名牌阿迪達斯獨家爲世界盃提供比賽用球已經40多年了。這次的比賽用球更完美,只用6塊球面通過熱粘合技術連在一起,球體無縫,確保了足球運行得更爲精準,連下雨都不怕。而普通球都是由12塊、16塊或32塊球面組成。阿迪達斯兩年半前就開始研發比賽用球了,難怪是貨真價實的名牌。 此次12個比賽場地中有3個出自德國設計事務所「Gerkan, Marg und Partner」之手,柏林火車總站也是該事務所承接設計的。而數個場館中一共20萬把座椅則來自紐倫堡附近的一家公司。看來無論是大工程還是小細節,巴西人都信得過德國質量。 現代足球連拉帶拽,球衣大概也非「德國製造」不足以抗衡,32個參賽球隊中超過半數(18個)的隊服是德國品牌。 「進球監視器」首次露面 「這球到底進了還是沒進?!」巴西世界盃上,這句話再也聽不到了。德國人帶來一項新技術,可以讓裁判第一時間就能夠確切知道,球到底是否過了球門線。省了事後看錄像,也少給了球迷鬧事的機會。 位於北威州的GoalControl公司爲所有12個比賽場地裝上了168個進球監視器,可從不同角度進行自動錄像監視,一秒鐘之內,是否進球的信息就會傳到裁判手腕上的感應器上。 場外的球迷也不能不提,對葡萄牙一役,場上一萬名德國球迷也是貨真價實的「德國製造」,母國在歐元危機中一枝獨秀的地位,讓他們敢大掏荷包,不僅將當地小販手中的德國球衣買了個一乾二淨,而且包租大巴來去豪華酒店和比賽場地之間,德國隊無論何時何地比賽,除了氣候,都好像是主場作戰。 賽場上的贏家要到7月中才能見分曉,而賽場外的贏家已經隱約現形——這方方面面的「德國製造」深具冠軍像,只是沒有獎盃罷了。 臺灣環保球衣10國採用 今年共有10個國家的足球隊員穿着「臺灣製造」的環保球衣,訂單數量之大,需使用1,300萬個的回收寶特瓶,製成約等於29個足球場的布料才夠使用。而帶來的利潤,讓國際足總不禁認爲,臺灣才是今年世界盃最大的受益者。 今年世界盃有10支球隊穿着這類能爲球員的身體曲線提供優越的空氣流動性與活動性的球衣,《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6月26日刊登專文報導,指出臺灣的紡織業光榮征服世界盃賽場。 臺灣紡織業利用寶特瓶纖維製作運動布料與球衣,透過國際品牌提供給10支世界盃參賽國家足球隊隊員在球場上奔馳,報導指出,「2,300萬臺灣人已贏得自己的世界盃冠軍,但不是在足球場上,而是在球員更衣室。」 報導也提到,臺灣每年會生產高達45億個寶特瓶。製作一件球衣,平均需要回收8個寶特瓶,製造出的環保塑料球衣不但比棉質布料更輕薄吸汗,特別環保之外,在製造過程中所節約的能源更高達約30%。湧入大量的訂單,甚至必須進口廢舊寶特瓶的方式來滿足內需。 寶特瓶經過回收、處理、重製成爲回收聚酯纖維,纖維經過抽絲、紡紗成回收聚酯布料,而世足賽球衣對色彩的要求非常強烈,染整技術也要一流。環保布料在經染整製衣後,才成爲符合綠色概念具國際標準的球衣。△

 
分享:
 
人氣:42,52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