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媒體報導重慶萬州將投資10億打造「瀑布羣」,輿論普遍認爲這個人工瀑布是破壞環境、浪費公帑的「政績工程」。本報記者就此事採訪了一位重慶市民梅女士,她說,以目前重慶的形勢看來,薄熙來確實是要在重慶大搞瞎折騰一番、搞出一個「名堂」來,薄熙來如此大力「整頓」重慶,她認爲是一種政治手段,也就是爲他自己十八大擠進高層,撈取政治資本,爲仕途鋪路。不過卻搞得老百姓怨聲載道、民怨沸騰。
重慶大唱「紅歌」
梅女士對記者表示,現在重慶的客車、公共汽車,都裝着移動電視,天天都播放着「紅歌」,坐車時不聽都不行;網友anwei1012說:「有時候我真的想拿把錘子把公車上那些移動電視砸了!完全在強姦我們的眼睛耳朵!」
今年1月3日起,重慶衛視晚間黃金時段不再播出電視劇,而是以紅色文化節目來代替,網上罵批諷聲一片。有人說,薄熙來搞「唱紅打黑」運動,是在利用它撈取政治資本。一位網友說,在物價飛漲的時代,新一輪的洗腦,歷史的倒退,希特勒說,報紙宣傳可以讓身處地獄中的民衆以爲是在天堂。
有評論指,搞「紅色文化」是開歷史的倒車。薄熙來大玩「紅色文化」是爲了彰顯政治立場,大有政治深意。因爲只有高舉紅色江山代言人的大旗,才能獲得黨內頑固派元老們的鼎力支持。
外界評論說,薄熙來在民間惡名昭彰,在中共高層內也聲名不佳,大玩「紅色」政治手法,大有政治深意。是爲了向外界表明自己是「紅色江山」的接班人。
到處拆房 弄的人心惶惶
薄熙來大講所謂的「五個重慶」,梅女士說爲了宣傳,目前重慶到處都是五個重慶(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的看板廣告。爲了政績,大街小巷都在拆房子,不僅拆破舊房子,有些房子很好很新的也拆,她說:「我聽到老百姓很多都在罵,物價也漲得很高,有些東西比北京還貴,就是說把人逼得沒有活路。」大渡口區的陽光花園社區,有人爲抗議拆遷,在房子上寫了大橫幅「拆舊房拆危房,我們支持;如果拆新房好房,誓死不搬」,還插着很多橫幅。
渝中區的張先生對本報記者說,他經常看到住家附近有人來拉線、測量,很可能他的房子也面臨被拆遷,現在弄的人心惶惶。他說開發商實際上就是政府派來的,官商勾結,其他人誰有這麼大的權利拆人家房子。多數的老百姓對拆房都是怨聲載道的。
梅女士很爲家鄉難過,現在拆遷比以前更過份、更惡劣。好多地方不該拆的都拆了,就是連馬路也是大拆大建。梅女士對本報記者透露,有一位失地農民,夫妻倆爲了生活拉三輪車餬口,在拉車時倆人聊天,據車伕說,人行道的地板磚,本來就鋪的很好了,政府過個十天、半個月或兩三個月又把它挖開,又換一種新的,反正就這麼折騰、浪費錢,老百姓都很厭煩。
居委一年兩次家訪 監控器到處都有
梅女士說重慶的居委會、警察,比以前更積極一些,對老百姓看得很嚴。重慶本身是山城的地區,有些比較偏遠的地方現在增設所謂的「治安亭」,百姓們都稱它是「匪警點」。裏面有兩三個警察,也有電腦等一些設備,又重點啓用街道、居委會家訪,一年兩次家訪,說的好聽是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搞「文化大革命」,其實就是利用居委會等,作爲監控老百姓的工具,特別是對老訪民監視居住,不讓上京。街上還有戴紅袖章的人來回巡邏。
重慶的大街小巷都設置了監控器電子眼。梅女士說,明的暗的到處都有,只要有老百姓呆的地方就有監控器。公園、公車、甚至人民大學的教室都裝監控器,講臺1個,教室後面1個,一間教室2個。另外手機也採實名制,給人的感覺就是想把人民的一舉一動都看着。
大量徵召警察
梅女士又說,現在重慶還多了一些巡警,民間有一個說法,利用交通巡警管治安,據她分析,現在警察們忙不過來是必然的,因爲所有的監控器都由派出所在管。最近電視、電臺、及平面媒體報導,重慶今年上半年要招考三千多名警察,下半年還要招考。薄熙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在加大「匪警」的力量來控制老百姓。不同以往的是,今年招考的年齡放寬了,18歲到40歲就可以。
她還提到移動電視報導利比亞的百姓反對並且抗議聯軍對卡扎菲政權開火,天天都大播特播,她覺得和網上說的不一樣。中央電視臺、《環球時報》和《人民日報》,也是每天都在報導利比亞老百姓都反對,梅女士認爲這是中共害怕的表現,很明顯是在造謠挑撥,耍流氓無賴。電視上演的電視劇也都是延安除奸、江南除奸、罵國民黨的假戲,每天播放着。好多年前在北京就聽說了,中共紅軍以前在延安種罌粟,就是毒品害人,現在是用媒體毒害人。
物價糧價飛漲
對重慶的物價糧價大漲,梅女士直嘆息,她說排骨以前是7、8元一斤,現在要14、15元;蔬菜以前只要幾毛錢一斤,白菜、高麗菜現在一般2元就算是低價了,土豆(馬鈴薯)好一點的一斤2.5元,老薑、大蒜5、6元,綠豆從4元,漲到現在的8元,花生從3.5元漲到現在的5.5元,有些地方高達6.5元。大米也漲價,甚至有的物價還高過北京,她感嘆道:「總之,大小商品都漲。」
對薄熙來在重慶種種的舉措,梅女士說百姓們是一片罵聲,人們感覺彷徨不安,每天戰戰兢兢的活着。她身邊的親朋好友也都隨時面臨失去住房的危機,在重慶買房很艱難,大家心裏都是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