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考場舞弊 徹底進入高科技時代
【人民報消息】高科技時代,高,不僅是人類追尋的目的,亦是社會向前推進的目標。雖有「高不可攀」之成語,卻未能警戒予人。攀高,已成不可阻擋的時代趨勢,攀高,又都是因爲不夠高才攀,高不成低又不就,不可避免闢出衆多達高捷徑。高科技大戰考場隨着時代趨勢應運而生。

高考,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所以高考成爲一場高科技戰爭,考場是一場無形、無聲、無硝煙的戰場。各種考試也同高考一樣考場即是戰場,考試舞弊已徹底進入高科技時代。考試作弊的潛在動力,考試分數決定成敗。在這一大氣候下,對於考試,無論你能否接受,其結果都必然是高分高就,進入名牌大學深造;得高學位,高職稱,高職位。低分沒人理睬還好,鄙夷的目光難以避開,不但如此,人生也跌入低谷。爲達到人生制高點,考試無形之中演義成高智商、高科技的戰場。

作弊設備越來越小巧,配套越來越完備

據了解,2006年松原高考作弊,當時接收裝置是用對講機改裝的,需要考生身上攜帶金屬線圈:作弊者將其改造成男生穿的背心,女生穿的胸罩,爲了防止男生被金屬探測儀檢測出來,還讓男生戴上金屬項鍊,用來干擾檢查。

2009年,作弊採用一種骨傳導式接收設備,像普通硬幣大小,咬在嘴裏,連耳機都不用。從負責傳出考卷,到部署答題、下載答案、傳送答案,以及放風防守,如工廠一般流水作業分工明確。此外,作弊者往往利用考場周圍複雜的地理環境爲反舞弊製造困難,考場外的作弊設備可以距考場幾十到幾百米,甚至上公里,令防作弊者難以搜尋和清查。

2010年的作弊器材有跟「間諜」設備一拼高下的絕對性。今年高考前出現的新型作弊器材,接聽裝置是一隻小耳脈,塞入耳朵之後,即使趴在耳邊看也很難發現。與其配套的接受裝置則是改裝的格尺、橡皮和指針式手表。“在橡皮或格尺內挖個小洞,把電路板放進去,外面套上橡皮套,跟正常橡皮一樣,而且因爲使用樹脂等材料,金屬探測器很難探到。防作弊者的高智商,高科技只能甘拜下風,步其後塵。

考場舞弊趨向集體化、產業化

考試作弊最初大部分爲個體作弊,手段也非常單一,部分考生利用抄紙條、夾帶等方式將可能出現的考試資訊帶入考場,但作弊成功者寥寥。隨着科技的發展及各類公開考試重要性的增加,考試作弊也由個體向羣體發展。

據報導:在貴州松桃,用手機作弊成功的考生稱:「學校要照顧升學率」也是他們躲過追查的原因。學校升學率高了,教育部門的「政績」自然也就上去了,他們也就自然而然成爲高考舞弊的受益者。舞弊者自身受益、家庭受益,受益已成羣體。舞弊也順乎羣體化。

近年來發生在各地區的高考舞弊案,越來越有規模化、產業化的趨勢,「作弊成功」的考生,也不是孤立的,其中包含着權力腐敗與監守自盜。考試迅速演義成爲:高智商、高層次、高科技、無硝煙、無聲息、無限期的戰役。組織也更加縝密細緻,作弊團伙躲避追蹤的能力越來越強。作弊與防作弊同爲一尺之高的魔,對壘之中勝負難分。

集體舞弊法,把學生組織成多個作弊小組,事先安排好的考生,將無線鈕釦高清攝像機帶入考場,在偷拍試題後通過無線電設備將試題圖片傳輸到考場外。考場外專門負責做題的人再將答案通過無線電信號傳輸到考生帶進考場的專用尺子、橡皮和無線電耳機上,有的學生也直接通過手機接收。

高考舞弊形成集體化「產業鏈」,從設備研發到人力配備,從市場兜售到權力公關,是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考生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小環節而已。從頻繁發生的高考集體舞弊看,一些地方的資本與權力通過聯姻,已經擁有一種可以突破相關監管的力量。

作弊器材更新換代快,當局遮罩系統形同虛設

今年對高考作弊儘管各地實施嚴厲打擊,並採取了諸如無線電遮罩和監測等諸多防範措施,但並沒有阻擋住一些不法人員作案和個別考生作弊。

生產銷售的作弊器材都是針對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第三代遮罩儀,通過正規管道到市場上購買最先進的遮罩設備,然後直接針對這些設備研製新型的作弊器材。所用的無線發射頻段全部是400兆赫以下的,而我們高考考場今年使用的遮罩儀,遮罩的全部是400兆赫以上的無線信號,這就使遮罩系統形同虛設。從技術角度看,這種高科技作弊設備很難防得住。

部分考試舞弊事件

◆2003年高考期間,陝西省南鄭中學兩名教師收受考生1.2萬元,利用手機發送答案,涉案師生達67人。
◆2004年河南濮陽高考舞弊案。濮陽市第三中學政教處副主任田春山,組織監考老師集體高考舞弊,共有120名考生得到監考老師作好的答案,支付費用20萬元。
◆2005年北京發生數百成人高考考生短信舞弊案。
◆2006年武漢四六級英語統考舞弊案,11名涉案人員利用網路接收試題和答案,用手機短信傳送考場。
◆2007年西安研究生入學考試案。西安無線電管理部門接到舉報,現場查獲考研「作弊電臺」,控制了8名參與者。
◆2008年太原高考案。史某通過手機資訊、網上傳輸等手段,從遼寧孟某處獲取2008年高考試題「答案」,隨後傳給張某,由其傳給作弊者。10名被告均構成非法獲取國家祕密罪,分別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緩刑或免予刑事處罰。
◆2009年吉林松原高考舞弊。一場高考,松原共抓獲34名綁帶作弊設備和答案者,收繳683套作弊設備,查到違紀考生33人。
◆2010年1月,研究生考試華中師大考點共查處8名作弊考生,除了1人將作弊材料寫在手臂上外,其餘的都是使用帶有液晶顯示幕的手表、橡皮擦、皮帶進行作弊。

(大紀元記者李敬一綜合報導)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考神代表你的心 2010/6/24 (19,487次)
中國高考的焦慮和宣泄(圖) 2010/6/20 (17,777次)
大陸網民惡搞今年高考作文題(圖) 2010/6/8 (20,727次)
零分作文太「刁鑽」 轟動全中國 2010/5/3 (25,134次)
2009年河南省高考零分作文(圖) 2009/6/14 (30,190次)
我的高考零分作文:挖井(圖) 2009/6/14 (23,837次)
大陸高考熱爲何降溫(圖) 2009/6/11 (23,249次)
英雄自古出少年──我決定參加高考前退出邪靈 2009/1/20 (25,416次)
這篇北京2006高考零分作文有看頭 2006/6/20 (25,476次)
不匪夷所思!陸克文女兒預知父親下臺(圖) 2010/6/27 (43,524次)
一頓美俄總統午餐爲何如此震撼中國(多圖) 2010/6/27 (34,087次)
江吹牛皮閃舌頭 南京撞上「二奸二假」(多圖) 2010/6/26 (58,657次)
李瑞英今天獲得博士學位(圖/視頻) 2010/6/25 (120,544次)
記住這新的教訓!加與中共簽署的條約清單(多圖) 2010/6/25 (32,149次)
仨漂亮姑娘咋敗在一個相貌平平的手下(圖) 2010/6/25 (55,378次)
老毛相信!加國地震與陸克文下臺(多圖) 2010/6/24 (60,254次)
小笑話:重慶打黑立功幹警被停職的原因 2010/6/24 (67,032次)
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放心肉(多圖) 2010/6/23 (31,229次)

黑色幽默:商務部暗示外出吃飯自帶筷子(圖) 2010/6/23 (64,990次)
胡錦濤訪加 曾慶紅往裏砸楔子 2010/6/22 (47,963次)
薄熙來主政下的最新奇聞(多圖) 2010/6/21 (52,306次)
小笑話:誰給重慶希爾頓酒店色情「一條龍」撐腰(圖) 2010/6/21 (71,696次)
大事不好,襠中央所在地發生離奇地陷!(多圖) 2010/6/20 (60,199次)
賈慶林來了!宋祖英廈門假唱 福建多地房倒屋塌(多圖) 2010/6/20 (56,647次)
彭大將軍活着也得震驚!美國兵原來天天就吃這個(多圖) 2010/6/19 (34,316次)
黑色幽默:江澤民「南巡」收重禮(圖) 2010/6/19 (69,704次)
搞死你!日首相菅直人親美疏共(圖) 2010/6/18 (32,940次)
新區掛牌兒!薄熙來在重慶喝油會燙嘴(圖) 2010/6/18 (43,179次)
姻緣天註定的幾個小故事令人稱奇 2010/6/18 (56,649次)
瞧!桂林暴雨的組圖排列都有講究(多圖) 2010/6/17 (53,806次)
張作霖用人之道:不提拔沒頂撞過自己的部下(圖) 2010/6/17 (27,658次)
端午節 這六千萬元薄熙來從哪兒拿來的(多圖)(更新) 2010/6/16 (49,070次)
揚州祕聞!老江哭求李光耀協助整小胡(多圖) 2010/6/15 (57,628次)
江此次「南巡」爲辦兩件大事(多圖) 2010/6/14 (50,507次)
4個絕了門兒的小品(視頻) 2010/6/14 (138,458次)
一張圖片引三個黨官爆紅網絡(多圖) 2010/6/13 (41,650次)
出賣靈魂的鳳凰衛視名嘴阮次山(多圖) 2010/6/12 (68,273次)
新華教育!奧巴馬演講時背後發生的事情(多圖) 2010/6/12 (29,269次)
惱羞成怒!"天安"事件損失最大的是中共(多圖) 2010/6/11 (42,689次)
一張圖片!美國公佈最離奇偷渡招數(圖) 2010/6/11 (33,553次)
中共的這個消息發佈的早了點兒(圖) 2010/6/10 (32,070次)
這個時候你絕對找不到薄熙來(圖) 2010/6/10 (46,606次)
小笑話:「天安」事件中的角色分配(圖) 2010/6/10 (60,173次)
攝影政治!新華社鏡頭下的日本新內閣大臣(多圖) 2010/6/9 (33,976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