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北京因應臺海局勢的真正難題
從一箇中立的立場來判斷、從一個長遠的角度來看,藍綠的最後勝負對臺海局勢對於北京來說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麼重要。爲甚麼這麼說呢?因爲在一個民主社會里,選票是一切行爲的指南,爲了選舉獲勝,選舉的最後結果將偏向於比較中間的立場,這是各種利益、各種聲音綜合平衡的結果。而在競爭最激烈,選情差距最小的時候,即使是社會最微弱團體的意見,競選者也需要給予一定程度、某種方式的考量與照顧,以期最大限度地爭取可能的選票。目前藍綠選情空前接近,兩黨候選人已經走向了街巷爭奪戰,正符合這一特徵。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大可能走向極端立場。 此外,在激烈的競爭中,爲了吸走對手的資源與選票,雙方的立場將會趨近,甚至互相仿照。這在商場與政壇都是普遍現象。因此,藍軍會凸顯本土化的一面,而綠軍會在更大程度上消除選民對其可能的極端立場的顧慮。 因此,對北京來說,這時候的介入並不明智。這次北京對大選的懷柔低調,說明對形勢的判斷比較清楚,做法更加明智,大概跟胡溫等開明派的得勢有關。 由此一來,北京既面對機會,但也面臨更大的問題。稱其爲機會,是因爲從理性角度來看,兩岸走向更激烈的對抗,甚至動武,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北京上層,除了軍方,其實很清楚這一點,並不願意動武,上次大選其實就是已經說明這一點,這次表現更明顯。由於綠軍立場趨緩,即使它勝選,也會表現出這個特點,不太可能把北京逼向底線,因而北京還會有很大的騰挪空間。但反過來講,北京又難以對藍軍有過高的期望,尤其在藍綠兩方接近時,藍軍的本土化表現已經增強。即使他們贏得大選,也不太可能會按中共的想法去行事。因此,北京仍然面對棘手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臺灣社會已經整體走向了新的嬗變。這次藍綠兩黨選前造勢,竟然動員高達500萬的人羣,1/4的人口,其熱情之高漲,動員能力之強,充分說明了臺灣民主化的廣度與深度。這種狀況,相信也會在比較短時間內也導致相關制度,民衆思維意識的轉變(至於民主成熟完善的問題,暫不在此贅言)。再發展下去,臺灣社會將很難有某個權威、或者某個政黨能夠輕易說了算。臺灣社會政黨的生存與發展,將與他們的政績、智慧直接掛鉤。任何政黨必須、也必然會更加照顧到民間各種聲音,尤其是本土的聲音。因此,北京對立場一貫相對溫和的藍軍的期待其實並不現實。 臺灣社會的嬗變,民主的發展,民衆民主意識的高漲,民主制度的完善,從一方面來說,顯然對北京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北京要求統一,就必須有能夠讓更多的臺灣人更願意接受的方案。最大的一個問題,無疑是臺灣民衆普遍對大陸專制體制的恐懼與反感。北京也許會勸說臺灣,表明自己已經更民主,而且還會更民主。但是中共設下的種種禁區、底線,對民間的普遍打壓,顯然無法說服真正體驗過民主與自由的臺灣民衆。因此,真正贏得臺灣民衆的心,必須是真正實質意義的改變。中國古話講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王者要改善自己,真正讓別人從內心上尊敬與佩服自己,這是真正的強者之道。而目前,中共高層是否願意,開明派是否有能力、有勇氣啓動這一變革,顯然很成疑問;更準確地說,在江澤民鬆手放權之前,可能性幾乎爲零。 從另一方面講,臺灣民主的勃興,使得中共即使能夠收回臺灣,不管以任何方式,就目前的狀況看來,都只是得到一隻燙手的山芋。它遠比港澳有自主傾向與發聲意識,更不像大陸那麼聽話,中共無法再按慣常大陸的治理方式來管理它。它如果「越軌」,或繼續提出民主訴求的話,北京又怎麼管理這2千萬人呢?香港23條還沒立就有50萬人上街,何況這些真正享受過直選數量更大的人羣呢?如果考慮到所有種種複雜因素,北京是否還那麼急於不惜高昂代價馬上拿下不那麼聽話的臺灣,值得懷疑。 因此,兩岸問題要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恐怕還需要等待時間與智慧。就目前而言,默認臺灣現行體制的持續運作,很大可能是北京從現實角度出發唯一的選擇,也是對雙方而言最好的解決辦法。至於問題最終能以何種方式解決,更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大陸是否能夠反省自身,更好地保護人權,走向民主,即使模式可能有所不同。從這個角度上說,對兩岸關係的考驗,對兩岸高層領導人的考驗,臺灣大選過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轉自《觀察》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