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末朝末代千奇百怪:青蛇变白蛇 老鼠争跳楼自杀(多图)
 
欣欣
【人民报消息】由正见网发表的、史然整理的《古籍中关于龙的记载:云雷起 龙打斗》的出处是‘出《唐年补录》’。

这事发生在唐咸通年末年,舒州刺史孔威进献一具龙骨,并且有表奏描述这件事。表奏说:舒州所属的桐城县善政乡有一百姓叫胡举,有条青龙斗死在他家的院子里。

当时是四月,院子里还有养蚕用的蚕箔。忽然间云雷暴起,只听到云中有打斗触碰的声音,血就像下雨一样,洒落到养蚕用的蚕箔上。那血真奇了,不但不污染蚕箔,而且渐渐集中凝结,可以拾起来放到手掌上。不一会儿,人感到刺骨般冷痛。一开始,一条龙尾巴拖在地上,围绕着一桶泔水,然后又腾飞钻进云里。等到下雨,下的全是泔水。

龙死了之后,把它剖开,发现它的咽喉处有一个大疮。龙身长十多尺,龙的身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巴又细又薄。鳞鬣就像鱼鳞。只有须子有两丈长。它的脚有红色的膜样物蒙着。两只角各有两丈长。当时派大云仓使指挥人马把死龙送往舒州。因为龙肉很重,不能整个搬运,就把它割成几十段,运载到州府。

这是唐朝唐咸通年末年的事,到了末年就会出现很多奇异的事情。

中共末年出现的千奇百怪更多了,以前的不说,单说今年发生的几件怪事:

北京惊现两脚蛇


北京两脚蛇
京华时报8月15日报道,前天,周先生带领工人在维护东五环远通桥时,在绿色隔离带中突然发现一条绿色的蛇。工人中有胆大的正要下手抓蛇,突然发现这条身体为灰绿色、颈部为红色的蛇居然在用身体前部的两只脚快速爬行。因为从没有见过长着脚的蛇,工人们十分恐惧,认为其有毒,于是就用铁锹将蛇拍死。周先生看这条添了足的蛇很奇怪,于是用塑料袋将死蛇包好放入冰箱中存放。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了这条添了足的蛇。蛇身长58厘米,宽1厘米左右,它头部很小,下面呈红色并有黑色斑点,两条足在身体前部两侧。蛇足很小,腿部很细,还不足火柴棍粗,上面有4个很小的爪子。蛇身中部和下部都是灰绿色,腹部为白色,中间还有黑色条纹。

漫山遍野的毒蛇像士兵一样排成队整齐行进

据辽沈晚报报道,今年入春以来在沈阳与铁岭交界处的腰堡镇大康屯村里的蛇明显增多,常常结队过路,并且时常进入村民家中。

中新社6月18日报道,吉林省通化市银厂镇横道岭处近日突然出现近万条蛇。漫山遍野的蛇有时排成队,有时滚成一个大蛇球。

新明日报6月18日报道,那漫山遍野的蛇有时像士兵一样排成队整齐行进,令当地村民不敢上山采菜、耕种,此种现象已达一周之久。村民估计,漫山遍野的蛇大约有近万条,从众人捕捉的蛇看几乎全都是毒蛇,并且都是当地从来没有出现过、从没见到过的蛇。有人看到最大的蛇长达两三米、杯口粗。

众多老鼠争先恐后跳楼自杀

新华网石家庄6月26日报导,自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乐里家属院5号楼封堵垃圾道后,这里就发生了一件稀罕事,一些居住在垃圾道内的老鼠纷纷从4楼通气孔跳楼自杀,吸引了无数的居民来看热闹。

25日早晨,记者来到这个家属院采访,居民李书兰告诉记者,5号楼共有4层,两个垃圾道,与这个家属院其它居民楼不同的是,5号楼的垃圾道有通气孔,垃圾道内老鼠非常多,过去多次下药也没有什么效果,自6月22日封堵垃圾道后,第二天上午居民惊奇地发现,4层的两个通气孔内爬满了老鼠,并纷纷争先恐后往下跳,有的老鼠被当场摔死、有的摔昏、有的在地上挣扎……被居民用棍棒和铁锹打死。

7只脚的牛蛙


7只脚的牛蛙
滇池晨报3月24日报道,在六甲三永水乡餐厅后院的一个人工池塘里,聚满了成群的牛蛙。专门负责为餐厅宰杀牛蛙的董天洪跳到池塘里将一只牛蛙拿了出来。

该牛蛙是3月21日他从和平村水产品市场买回来的。这只牛蛙从背部看,与别的牛蛙并 无区别,但翻过腹部,却发现它的腹部长了7只脚。除了像其他正常的牛蛙在长脚的 部位长了4只脚之外,这只牛蛙还从下颚处长出了三只脚。当餐厅的工作人员将该牛蛙放入水中时,该牛蛙在游弋的过程中,所有的脚都在动,但由于脚太多,显得十分笨拙。

金山奇闻:青蛇蜕变成白蛇

扬子晚报7月13日报导,《镇江金山奇闻:青蛇蜕变成白蛇》本报去年曾报道《白蛇传》发生地镇江金山白龙洞发现一条白蛇,尔后又在附近御码头发现一条青蛇的趣闻。时隔半年多后,11日下午,记者突然接到金山公园电话,说白蛇、青蛇蜕皮后,身上的颜色不知怎么变了,请记者前来观看。
  
当天下午,记者在镇江金山公园金山传奇馆目击了这奇中之“奇”。只见刚刚蜕皮出来的这条白蟒,皮肤十分娇嫩,蛇背上长出了一条金黄色花纹,呈荷花瓣状;而那条青蛇颜色则变成了奶白色,背脊上长出了一条罗纹青斑,黑色花纹隐约可见,其眼珠也由原来的淡青色转为黑色,蛇信子由黑紫色变成了红色,令人称奇。负责饲养白蛇、青蛇的工作人员肖庆宝告诉记者,这条白蛇去年冬眠以来第一次蜕皮,时间为一周;而青蛇今年已蜕皮两次。两条蛇蜕皮后均发生蜕变,尤其是青蛇变成白蛇不知何因?

浙江出稀奇动物 奇狗三腿五腿怪牛六腿三耳

新快报5月22日报导,据《杭州日报》报道,浙江武义县泉溪镇麻蓬村村民倪桃法家一只母狗,连续两年受孕产仔,去年生下一只3条腿的狗仔,今年又产下一只5条腿的狗仔。昨日上午,记者在倪桃法家见到了长有五条腿的小花狗。据倪桃法介绍:家中这只母狗是3年前别人送给他家饲养的,去年4月产下6只狗,其中一只少了1条腿。后来有人出1000元买走了这只狗。后来听说,这只狗几次转手,身价倍增,最后由一上海人花5000元买下。今年5月7日,母狗又产下6只狗,其中3只是死胎。成活了的3只中有一只长有5条腿。

另据悉,金华婺州公园来了头6条腿3只耳的怪牛。据介绍,这头牛是一台州人从小养大的,现在他带着这只牛做展览,所得收入用以糊口。

现在人们好奇地去看待这些怪物,很少有人深想:这些现象是不是因为世道太坏而出现的?是不是在警告人,末朝末代有灾难将至?!


三条腿的狗(右)和“母亲”的合影


六条腿的牛




五条腿的狗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胡锦涛,用这样的杀手锏,你才能彻底打垮江泽民(多图) 2003/9/6 (29,314次)
继陈良宇之后!薄熙来今天也吓得上新华网露面 2003/9/4 (21,791次)
江泽民的毒已经扩散全身(多图) 2003/9/3 (40,398次)
通告全国!江泽民七月已做直肠癌手术(多图) 2003/9/2 (30,900次)
江泽民的左臂终于露出来了(多图) 2003/9/2 (32,645次)
瞧了老江今天这题词和照片,俺不知该哭该笑!(多图) 2003/9/1 (31,525次)
上海帮找不到帮主江泽民 江绵恒陈良宇求签问卜(多图) 2003/9/1 (31,013次)
江家帮不同意废胡立曾 邓六金去世元老对曾庆红翻脸(多图) 2003/8/31 (35,397次)
胡温,既然开了头儿,就闯出它一条血路来!(多图) 2003/8/30 (21,756次)

江家帮,是摘掉你头上这顶帽子的时候了!(多图) 2003/8/29 (20,993次)
江不让贾庆林政治自杀 民主派除毛像别有用心(多图) 2003/8/27 (33,029次)
上海帮新华网上讨要形象 律师郑恩宠遭秘密审判(图) 2003/8/27 (16,919次)
深宫小道吐真言!胡锦涛对“三个代表”的真实态度(多图) 2003/8/26 (25,850次)
借力打江岂不快哉!尉健行句句专刺曾庆红 李瑞环棒槌狠揍江家帮(图) 2003/8/25 (32,426次)
元老们,动真格的,来支持胡锦涛(图) 2003/8/25 (21,881次)
胡温,看看网友们带泪的幽默贴子!(多图) 2003/8/25 (20,835次)
一张压了五个多月才发表的老江照片(图) 2003/8/24 (23,807次)
江胡较劲!陈良宇惹上麻烦了(多图) 2003/8/22 (22,202次)
继贾庆林之后!八面弹劾李长春被迫二次请辞(多图) 2003/8/22 (41,016次)
国务院真急了!中纪委海陆空全方位旋风行动(多图) 2003/8/21 (34,441次)
上海帮三千亿元瓜分干净 湖北六高官潜逃一网打尽(图) 2003/8/21 (20,244次)
怪圈!两个中央外加一个办公室 胡锦涛不敢下药太猛(多图) 2003/8/20 (26,137次)
军队内火山爆发 江泽民四处逃窜(多图) 2003/8/19 (30,443次)
这些精彩图片不同 震惊的民族也不同(多图) 2003/8/19 (35,617次)
盯着点儿!这两个人能透露江泽民的最高机密(图) 2003/8/18 (30,284次)
江泽民出来了!(多图) 2003/8/18 (25,716次)
来自北京的消息!江泽民今天死了(图) 2003/8/17 (71,056次)
想送江主席生日贺礼的,俺为您准备下了(多图) 2003/8/17 (22,748次)
曾庆红的“非常手段”(图) 2003/8/17 (20,157次)
老江,过生日没有这么拜寿的,曾庆红哪壶不开偏提您哪壶(图) 2003/8/15 (26,198次)
别喷饭!胡、江、曾各有如此不同的童年(多图) 2003/8/14 (31,239次)
跟胡锦涛叫板!黑社会契爷陈良宇今天漂白上海帮(多图) 2003/8/14 (27,089次)
贺国强改门庭投靠曾庆红 曾幕僚酒后爆惊天内幕(多图) 2003/8/13 (33,609次)
这个赃官终于成了网上明星(图) 2003/8/13 (19,468次)
有进步!小胡今天腰杆儿硬点了(图) 2003/8/12 (24,254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