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聖徒傳》的作者兼歷史學家約翰說,「用我們的筆,讓我們的後人知道上帝懲罰我們的數不勝數的事件當中的一小部份,這總不會錯。也許,在我們之後的世界的剩餘歲月裏,我們的後人會爲我們因自己的罪行而遭受的可怕災禍感到恐怖與震驚,並且能因我們這些不幸的人所遭受的懲罰而變得更加明智,從而能將他們自己從上帝的憤怒以及未來的苦難當中解救出來。」

(二)古羅馬帝國盛極而衰的轉折

根據羅馬史學家塔西圖(Tacitus)的記述,古羅馬皇帝尼祿(Nero)故意在羅馬城縱火,然後嫁禍於基督徒。後來,蓋勒流也採取同樣手段,十五天內在尼科米底亞皇宮製造了兩起火災並誣衊爲基督徒所爲,迫使當時的皇帝戴克裏先下狠心迫害基督徒。

爲了煽動民衆的反基督教情緒,古羅馬的一些理論家編造了不少針對基督徒的謠言,諸如基督徒在拜神時要殺死嬰兒並喝其血、吃其肉,還說基督徒狂飲、亂倫等等,所有古羅馬社會的惡行都被強加在基督徒身上。

當年,尼祿曾命令將不少基督徒投進競技場中,羅馬權貴們在大笑中看着這些人被猛獸活生生地撕裂咬死。他甚至吩咐人把很多基督徒與乾草捆在一起,製成火把並排列在花園中,然後在入夜時點燃,照亮皇帝的園遊會。

奧熱流皇帝對基督徒的迫害也非常殘暴。根據史學家沙夫的描述,「殉道者的屍首,滿布街頭;那些屍首被肢解後焚燒,餘下的骨灰則散入河中,以免他們所謂的『神的仇敵』沾污大地。」

公元250年,僭主德修斯發出敕令,命令基督徒必須在選定的反悔日放棄自己的信仰,否則將受到地方總督的審判。身爲基督徒的政府官吏或被罰爲奴隸,或被沒收家產;最堅定者被處死。至於平民,處境更是悲慘至極。

公元303年,戴克裏先皇帝又發出敕令,開始了「羅馬帝國政府發動的最大一場宗教迫害」,衆多摧毀教會、收繳聖經和屠殺教士的暴行發生了。

歷史上,對女基督徒的迫害是駭人聽聞的。一些史書敘述了發生在公元209年至210之間的一些事件,「據說那些視死如歸的虔誠的婦女往往被迫受到嚴峻的考驗,要她們決定,在她們看來宗教信仰和自己的貞潔究竟何者爲重要。

衆所周知,古羅馬帝國的法律體系非常發達,辯護制度已經成熟。但完善的法律體制沒有阻止暴虐的統治者對正信的迫害,審判和刑罰卻成爲一種堂而皇之的迫害方式。

在古羅馬時期,一位叫皮裏鈕的巡撫稟告他雅努皇帝說,「任何被控爲基督徒的,我便審問他們是否真是基督徒,若他們承認,我便以刑罰警嚇他們,並再次審問,假若他們堅持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我便下令將他們處決」。他雅努在批示中說,「你在處理被控訴爲基督徒的案件,做得非常正確……」。

在臭名昭著的「西普里安被斬首案」中,教父西普里安拒絕放棄信仰和「改過自新」,法庭便認定其「私自糾集犯罪集團」和「敵視羅馬諸神」的罪名成立並判以斬首。

對正信的迫害不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能夠理解的,因爲它出於邪惡的統治者妒忌、獨斷和兇殘的本性。從歷史上看,正信往往出現在道德衰敗、人心腐化的時代,善的力量會直接衝擊積存已久的種種惡的因素。對正信的迫害,不過是善惡較量的表現,是邪惡在滅亡前的垂死掙扎。

在那些專橫、歹毒的統治者看來,任何不遂其心願的思想、信仰和羣體都具有嚴重的「威脅」,都是予以取締和打擊的目標。

羅馬皇帝多米田曾下令大規模搜捕基督徒並將他們處死,就連他表弟一家也不能倖免。多米田之所以迫害基督徒,是因爲基督徒不肯稱他爲神。這位皇帝不甘按照慣例等待死後被追封爲神,而在生前即要求百姓以「我們的主、我們的神」稱呼他。

戴克裏仙皇帝爲了有效地統一羅馬帝國,要求所有羅馬公民信奉同一信仰,基督徒因此成爲他的心頭大患。於是,他便下令摧毀教會,基督徒被迫在背棄信仰或者死亡之間作出選擇。

基督教在流傳中堅持自己信仰的獨特性,不肯與其他宗教融合或並列,也得罪了維護羅馬宗教的人。當時,古羅馬城裏供奉着各個民族五花八門的神,很多是邪神,那些邪神的信奉者對正信耿耿於懷。

在古羅馬時期,基督徒信守聖潔、仁愛、和平和公義,這在當時看來是一些不切實際的理想。出於仁愛,基督徒拒絕進入競技場觀看戰犯與奴隸肉搏至死,他們將自己的奴隸無條件釋放。不少教父批評羅馬人奢華逸樂的生活方式,引起一些人很大的不滿。基督徒純潔的個人生活與普遍墮落、奢靡的社會氛圍形成一種強烈的對照,使很多人尤其是當權者感到一種很大的威脅。

在古羅馬時期,主教坡旅甲被解赴競技場。巡撫說,只要他在衆人面前否認基督,就可得到釋放。坡旅甲說,「八十六年來我一直事奉我的主,他從未虧待我,我怎可羞辱那位拯救我的君主?」巡撫打算燒死坡旅甲。坡旅甲平靜地說,「你想以火嚇我,那火充其量不過燃燒一小時罷了,你卻忘記那永不熄滅的地獄的火。」隨後,一羣暴民一湧而上,將他活活燒死。

當時,很多忠實的基督徒,不但沒有在烈火中呻吟,反而在烈火中讚頌他們的神。這是腐朽、昏聵的羅馬社會所無法理解的。

歷史上,基督徒爲自己的信仰而獻身。今天法輪功學員不但堅持自己的信仰而且還用善的力量去感化民衆,使越來越多的人爲他們的精神所震撼。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