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成本每年虧損21萬億是什麼概念?
是國民生產總值(1997:7.48萬億)的近3倍;
是國有資產總量(1997:7.21萬億)的3倍;
是全國居民存款總額(1998:近5.3萬億)的4倍;
是國家銀行呆帳、壞帳總數(1997:1.5萬億)的14倍;
是外匯儲備總數(1997:1 400億美元)的19倍;
是外債餘額(1997:1 310億美元)的20倍;
是國家財政收入(1997:8 642億)的24倍;
是公款私存總數(1999:1萬多億)的20倍;
是3億國際貧困線(1美元/日)以下人口年生活費的23倍;
是每年實際利用外資(1997:550億美元)的47倍;
是公款吃喝(1997:1 100億)的200倍;
是國有資產流失量(年均1 000億)的210倍;
是3千萬失業「待業」工人年生活補助費(2 400元/人)的290倍;
是國家財政赤字(1997:555億)的370餘倍。
如果還不夠形象,試以大興安嶺火災作比:大興安嶺火災,大火燃燒28晝夜,過火面積101萬公頃,經濟損失5億元,考慮到官方數字有壓低之嫌,翻一番算10億。
如果我們用火災這種形象的方法來折算一下,21萬億損失,就相當於2萬1千個大興安嶺火災。小數點錯位了?沒有。也就是說,這種破壞資源與環境的高速發展,使我們的國土每年都被1萬5千個大興安嶺式的通天大火掃蕩一遍。全國2千多個縣市,不夠燒的,每縣市每年須燒十次。可謂萬里河山,一片火海。
或以唐山大地震作比:1976年唐山大地震,傷亡慘巨,城市基本毀滅,直接經濟損失70億元。官方數字可能偏低,翻它一番就算150億;
21萬億就相當於1千4百個唐山大地震。全國建制市500多,不夠震的,也就是說,爲維持這種世所罕見的「高速增長」,中國每年所付出的資源與環境代價,等於把包括縣城在內的所有大中小城市全部夷爲平地。
會有人質疑:朗朗乾坤,狂燒大震何在?當然,這不過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並沒有真的每年都把中國燒光蕩平。那些不如火災地震令人驚駭,但與2萬1千個大興安嶺火災或1千4百個唐山地震損失等值的巨大災難卻是無可置疑的存在。並非所有的災難都是顯性的、即刻的;生態災難就是隱性的、滯後的。正如先人所云: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看似固若金湯,但內裏早已空虛。
「砸鍋買鐵」式的買賣。
資源與環境是祖先遺傳給我們的一口金鍋,砸爛了變成現金很值錢,瞬息暴富,但未來的日子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