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此話一出 江澤民後悔也來不及!
 
方鳴
 
2002年2月1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國人向來講究吉利,尤其是在「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新年伊始的立春時節和春節前後,老人們往往會特別鄭重叮囑不信神不信邪的年輕後代:要講吉利話,才能有好運,絕對不許說那些掃興倒楣的話,否則將會怎樣怎樣……老人們總是不忘加上一句:這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靈驗的訓導,強調這話的份量。

我在這不是要宣傳迷信,我只是想起古人的一句話: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萬物復甦,萬物更新的季節,經過寒秋嚴冬的整理,敗枝腐葉,蛇蟲鼠蟻,該落掉的落掉了,該斃命的斃命了,統統歸落到泥地裏。餘下的是頑強的生命,在春風的吹拂下,舊枝抽新芽,展現出人們熟悉,卻是全新的一番盎然生機。

「一年之計在於春」,您可以理解爲是新年的期望,新年的計劃。您也可以理解爲是自己新的一年的許願。

聽說人的意願很重要,尤其是在春天的許願,如果應了天時地利,這新年的意願往往會實現。如果是這樣,今年江澤民在立春前後(老人們根據老規矩,把立春看作是真正的新年),下令中宣部:「不許提第四代」,聽了真叫人興奮不已。

大家知道,「提」字,除了有「提到」的意思外,還有「提起、提拔、提升」之意。向來忌諱多多,連江辦工作人員的姓名都要計較推算一番的江澤民,犯大忌下令:「不許提第四代」,那意思不就是:不但不提拔不提升不扶正第四代,而且連提起都不許,讓第四代不了了之,沒了。

誰都知道,胡錦濤是鄧小平欽定的第四代領導人。雖然當時的鄧小平手裏只保留了軍委主席一枚章子,但鄧在朝野中的威信,足以讓他公開給江澤民動「絕育」手術,中共政朝上下也只有說「對對對」的份兒。那像今天盤踞黨政軍三權的江澤民欽定香港的董建華遭到海內外的強烈譴責,連一個嬌小的女記者都敢當面責問江澤民:你這是不是欽定?近幾年,江澤民不顧年高病重,爲了搞掉第四代在中南海進行激烈的內鬥,爲的是佔着茅坑不提褲子不讓位給鄧小平指定第四代。其實這早已不是什麼祕密。即使江澤民不說,料中共喉舌也不敢提腦袋搞「第四代」的說法。現在,江澤民不顧犯大忌,直截了當讓第四代「不提」,看樣子是應了「赤龍當斃」的天時地利人和,給中共下了「斷絕無後」的命令。其實也可以說是老江政治生命最後一年之大計——親手結束共產統治!

天時:據最近西方的天文專家說,他們發現宇宙在更新,舊的宇宙在逐漸消亡。有一件事我們不能忘記,曾經佔據大半個地圖的共產聯盟,十多年前幾乎一夜之間自動解體,「紅色」在地圖上,僅僅剩下中共和另外幾個小點點。現在除了中共在撐着從蘇聯引進的這張箔來貨「共產皮」,能夠在世界上露面說話外,另外幾個小紅點根本沒有說話的份兒。共產主義滅亡是天象的必然,誰能有異議呢?

地利:中共黨政軍部徹底腐敗,銀行爛賬率高達五成(保守估計),千瘡百孔即將崩潰的經濟現今只有依靠外資輸血支撐着的,外資老闆越來越明白錢進了中國有去無返已成趨勢,只要對中共的幻想徹底破滅,改變終止投資計劃,中共經濟馬上癱瘓枯竭;國際社會在美國「911」事件後,普遍結成維護正義的反恐聯盟,中共雖然假惺惺地表示支持從而混進反恐隊伍,然而其背後傾盡全力支持國際恐怖組織的罪證越來越多地暴露在陽光下,很快就會引火燒身;還有,國際衛生部門指出,河南爆發艾滋病將引起中國大陸艾滋病大流行;各類爆炸連續不斷,僅元月份中共允許報道的爆炸事件數目就多得足以嚇倒任何人;每年因貧困自殺人數高達二十萬,無錢治病而死二十五萬,交通意外死亡十九萬,藥物引起死亡十九萬,各中安全事故如煤礦爆炸等死亡人數無法統計……等等等說不盡的事實,以及天災、蝗禍、乾旱、澇災、沙塵暴連接不斷,都是一個動亂時代到來的徵兆。

人和:被中共抽乾了血的中國人民人心背向中共,「要飯吃,要活路」的抗議示威一年多達十萬起,堵路臥軌、暴力圍攻地方政府機關的事件常常發生,最近的抗議示威直接提出了「推翻腐敗政府」的口號;中共連人民遵循「真善忍」作好人的權利都公然剝奪,視爲非法行爲,徹底暴露其與愛好和平,尊重人權,崇尚自由之世界潮流,叛道逆行,神氣不了幾日。

去年十二月至今,中國大陸有一民謠非常流行:「壬午八一,赤龍當斃;風火四起;法臨大地。」明眼人都能看出:「赤龍」就是紅色中共政權,「壬午」就是農曆2002年,「八一」是「赤龍當斃」的時間。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共產主義」必然滅亡的天時地利人和之大氣候下,十分相信靈異常常抽籤問卜的中共第三代領導江澤民,犯了大忌,在立春時節下令中宣部「不許提第四代」,多麼晦氣啊!這不意味着江澤民決心要把「中共政權」結束掉在「第三代」!中共沒有第四代!
去年十月,中共外交部長唐家璇向全世界媒體說:中共已經成爲歷史!我們真應該把它看作是提前了說中共今年滅絕的後要說的話。

江澤民,此話一出,你後悔也來不及了!


 
分享:
 
人氣:15,43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