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The 4th Generation of Chinese Leaders and China's Democratization -- a review of Disidai and China's New Rulers

一、不三不四

在中共十六大閉幕後閱讀《第四代》和《中國的新統治者》,恐怕一般讀者首先關心的是這兩本書分析推測的權力交接是否得到實現。應該說,十六大的結果和《第四代》的分析推測大致吻合:第三代集體退出中央委員會,江澤民讓出總書記,以胡錦濤爲首的第四代全面進入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不過有幾點值得注意:

江澤民雖然把總書記讓給了胡錦濤,但是他保留了軍委主席;

江的最大對手李瑞環未能留任政治局常委,且退出中央委員會;

政治局常委由七人增至九人,補進了賈慶林、黃菊和吳官正三人,其中,賈慶林和黃菊可算江的死黨,名聲最差;

曾慶紅被《第四代》預測在七名政治局常委中名列第六,現在則是九名常委中的第五位。上述1、2點,《第四代》也有所預測;3、4點則是未曾提及的。不消說,上述幾點都是有利於江澤民的,儘管這些結果未必都是江的精心安排,其中或許有歪打正著,陰差陽錯的因素。例如黎安友在十六大後就分析說,賈慶林、黃菊和吳官正之所以進入常委,很可能是因爲李瑞環被逼退後,常委從七位變成了六位,成了偶數,原先的政治局委員,除了因年齡關係引退者外,剩下的賈、黃、吳三人,要誰進不要誰進不好確定,乾脆一同進,於是政治局常委也就變成了九名。按照這種分析,賈、黃、吳進常委就不是江派大勝,而是各派妥協的結果,但這種結果客觀上強化了江派的力量則無庸置疑。

人們普遍注意到,在十六大後的官方媒體上,江澤民仍排在胡錦濤之前。有的報紙註銷大照片,江胡雙核心並列,這使人想起文革前毛澤東和劉少奇兩主席照片並列。考慮到江仍保有可觀的幕前權力和幕後影響力,考慮到胡的核心地位尚未名副其實,眼下這一階段不妨戲稱爲「不三不四」。

二、信息量有限的「祕密檔案」

《第四代》主要介紹了胡錦濤、李瑞環、溫家寶、吳邦國、羅幹、曾慶紅和李長春,分別從三個方面介紹。

第一方面是介紹個人經歷,著重介紹如何被選入第四代的經過。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對中共高級官員的升遷而言,政績不能說不重要,但是關係顯然更重要,和中央領導人或元老是否相知相熟,能否得到他們的大力舉薦更重要。這部分的材料看來是很可靠的,不過和早先海外發表的有關文章和書籍所披露的材料相比,《第四代》並未提供多少新內容。

第二方面是描述人際關係,描述第四代中每一個人和江澤民、朱鎔基、李鵬以及和第四代其它成員的關係,順便也描述了各自的性格特徵。這一部分的描寫很有意思。這層人際關係外人通常無從得知,也不會載之於什麼文件檔案,不是圈子內的人是寫不出來的。只不過作者對這些關係的描述缺少深度。

第三方面是介紹對內政外交的見解和主張。這部分內容照說最重要,所謂「內部文件」或「祕密檔案」大概也主要集中在這部分。但是很可惜,這部分內容不但讀起來最乏味,而且其中的信息量也最少。除了李瑞環的語言略有個性外,其它人都是打官腔,和他們的見諸媒體的公開言論沒有什麼不同,彼此的觀點也看不出有什麼重大差別。誰要想從這本「祕密檔案」中找到什麼在公開材料中找不到的觀點和主張乃至思想傾向,多半是會失望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介紹第四代對內政外交的見解和主張時,宗海仁極少提及他們對「六四」、工潮和農民抗爭、知識界的自由化思潮、異議人士的活動和民主黨事件以及法輪功等問題的觀點。只有對羅乾的有關看法或主張介紹得稍多一點,其餘幾位幾乎沒有提及。我疑心是宗海仁有意迴避遮掩,因爲他力圖使第四代給外界(主要是給西方)一個好印象。想來在講到這些問題時,第四代領導人們發表的觀點是不會令人滿意的。

三、江胡之間與胡曾之間

我以爲在中共目前的權力格局中暗含著兩個矛盾,一是江胡的矛盾,一是胡曾的矛盾。

畢竟,江胡的關係不同於鄧江的關係。江是鄧指定的,因此鄧對江的態度是能支持就支持,能不換就不換。九二年南巡前後,鄧對江很不滿意,最後江卻能化險爲夷,其間固然有曾慶紅的政治手腕,但也和鄧在主觀上對江這位他自己指定或認可的第三個接班人不願意再撤換的心理有關。胡不是江指定的,江對胡的態度大概是能不支持就不支持,能換就換。如果上述鄧江之事發生在江胡之間,那江還不趁機把胡給換了?

胡錦濤與曾慶紅的矛盾也是明顯的。在《第四代》一書的作者宗海仁這樣寫道:「到目前爲止,曾一直被認爲是胡錦濤執政的最大威脅,甚至可能取代胡錦濤。不可否認,曾慶紅確胸懷大志,但他幾乎不可能取胡而代之,原因是曾慶紅無機可尋。首先是胡錦濤不會不改革,第二是胡錦濤比曾慶紅獲得更多的民意支持,第三是胡錦濤比曾慶紅年輕三歲。這一切決定了曾慶紅極可能充當喬石的角色,只是可能比喬石發揮得更出色一些。」但是,《第四代》也承認:「如果真的出現胡錦濤執政能力不佳的狀況,中共十六大產生的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將會推舉曾慶紅爲新的最高領導人」。

然而從目前的政治格局來看,胡錦濤很可能「執政能力不佳」,背後有江澤民監視,周圍有江派人馬掣肘,胡錦濤處在內外夾攻之中,能有多少自己的空間?再說,十六大並沒有解決如何確立總書記的程序問題,胡錦濤是鄧小平所謂「第二代」隔代指定的,那麼接下來十七大的總書記該如何確立?眼下誰都說不清。很可能是由這一屆政治局常委會確定,而其中江派人馬又佔多數,如此說來,曾慶紅取代胡錦濤的可能性不可低估。就算胡錦濤在十六屆任期之內找不出理由擠下去,到了十七大總是一個名正言順的好機會。

胡錦濤不會對自己的處境沒有感覺。儘管到目前爲止,胡對江和曾都百依百順,但是連宗海仁也承認,「誰能保證,胡錦濤不會變成1992年春季的那個江澤民?當時的江澤民正圖謀報楊氏兄弟對他夾擊的一箭之仇,胡錦濤有朝一日也許也會記起江澤民曾慶紅對他的夾擊」。

四、第四代會啓動民主進程嗎?

誠如黎安友和Bruce Gilley所言,從《第四代》披露的材料,我們看不出其中有誰象是戈爾巴喬夫。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戈爾巴喬夫成爲戈爾巴喬夫之前,又有誰知道他是戈爾巴喬夫呢?

《第四代》?□野y話很是突兀。作者說:「如果給曾慶紅適當的政治活動空間,他會公開平反六四,會開放黨禁報禁」。我不知作者此說的根據何在。在介紹第四代領導人對各種重大政治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時,宗海仁一般都引用他們的對外發言和內部講話爲根據,但上面這段話卻沒有給出任何出處或其它根據。

假定曾慶紅在私下確實講過這種話,問題是它有多大意義呢?我也聽幾位「自由化」的朋友說起曾慶紅在私下對他們的友好表示,我不懷疑這些朋友講述的故事的真實性,然而我不敢由此引出進一步的結論。我認爲這和曾慶紅的特殊身份有關。正因爲曾慶紅是江澤民的心腹,倍受信任,所以他在私下講些「出格」的話不會遭到猜忌;別人要這麼講就會惹麻煩了。又正因爲曾慶紅只是江澤民的高參,本人並未主政,這就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

我寧可認爲胡、曾都是機會主義者。如黎安友和Bruce Gilley所言,一旦出現經濟危機、政治僵峙和國際壓力同時併發,他們有可能做出驚人之舉。但問題是,如果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老路上走得太遠,到後來他們手中還有多少牌可打?卞悟在「二十世紀末中國的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二十一世紀》2002年八月號,香港中文大學)一文中道:如果在眼下經濟高速增長的形勢下感覺不到政治體制改革的需要,等到經濟發展的活躍階段過去(畢竟任何經濟都不能永遠超常增長),那時許多原先被高速增長掩蓋著的矛盾就會爆發出來,形成我們在印尼「蘇哈托繁榮」之後看到的「危機激發的遲來之民主」。在印尼以這種方式啓動民主所經歷的混亂,人們都看見了。然而要知道印尼畢竟還不是經濟轉型的國家,那?□G無論在程度上還是在性質上都不能和當今的中國相比。具體而言,中國如果等到公共資產不明不白地「流失」完畢後再來搞民主化,長期被說成是「公有資產」主人的公衆一旦有了知情權、監督權乃至政府命運決定權時,卻發現他們那一份資產已被搶光偷光,那時的中國將出現怎樣的局面?


《第四代》(中文),作者:宗海仁,共566頁,香港明鏡出版社,2002年11月。

《中國的新統治者》(英文 China's New Rulers),作者:黎安友、Bruce Gilley,共237頁,紐約書評出版,2002年11月。

《人與人權》 www.renyuren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