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大陆家电业面临全面崩溃
 
2002年1月2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大陆的报章杂志以「世纪初的疯狂」来形容中国家电业让人颤栗的价格战,其中尤以彩色电视的价格战最为惊人,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先后两次发出整个彩电业有可能崩盘的警告。从表面上看,似乎用疯狂两个字都不足以形容家电业价格战的惨烈程度。

  以广州几个大型电器卖场、及北京国美电器卖场为例,二十一寸的彩电已降至四百元(人民币,下同),二十九寸的也降至一千五百元以下。两年前,二十九寸的彩电价格都在六千元以上。深圳百佳卖场一台九十五升的冰箱只要一千七百元。

  更令人摸不着头绪的是,似乎没有人是这场价格战的赢家。先看家电制造商,长虹、康佳及TCL都已公布的去年上半年业绩大半呈现亏损,这些曾经是大陆股民追捧的绩优股,现在是避之唯恐不及。

  最糟糕的是,即使价格跌破头,也不见万人抢购的风潮,这在中国家电业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就可看出端倪,据统计,光是广东一省,其彩电业就占全大陆的二分之一,电冰箱占三分之一。为了搭上元旦假期的购物列车,广州新大新百货及广州百货前的广场皆设立大型的电器展示场,即使每样都是低价促销,售货小姐说,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中国家电市场的窘境充分体现了摩根士丹利大中华经济区分析师谢国忠所说的,中国之所以经济成长与通货紧缩并存的主因-同一件事有太多人做。

  中国大陆劳力成本低,家电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厂商蜂拥而入,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诸侯经济格局,每个省市都想创造自己的家电品牌,因而同一市场有太多同质竞争者,根本无法获利。

  价格战透露了一个讯息-大陆家电业步入夕阳工业之林已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大陆家电业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具竞争力行业的神话也不攻自破,削价竞争、没有利润,更遑论在产品品质上下苦心。像许多消费者将二十九寸电视买回家后,才发现许多型号早已过时,有些设计甚至是六、七○年代的,某些产品更将小型号的映像管套上大萤幕。

  为了抓住生存机遇,大陆许多家电厂商也开始力求转型及改造。位于广东顺德市的科龙电器是大陆最著名的电冰箱生产公司。公司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在去年十月间将所持法人股,以五亿六千万元转价款转让给生产环保科技产品的外商-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交易后,格林柯尔以占总股本比例二○·六%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也象征着外商正式入主科龙。令人惊讶的是,截至去年六月卅日,科龙每股净资产为四·一七元,但格林柯尔公司竟然仅以二·八元左右的价格就取得了转让权。

  科龙董事长兼总裁徐铁峰对此解释说,之所以急于让外商入主,在于科龙如果再不调整状态,拿出新的竞争手段,目前市场份额势必被蚕食,所以科龙必须引入了新的高科技强势股东。

  除了科龙之外,海尔、TCL、熊猫、海信、长虹等家电业者,近年来也开始降低家电产品在公司销售的份量,开始朝手机及通讯设计系统发展的趋势,其中海尔及TCL的手机广告看板,在广州是每走几步就可看见。

  谈起大陆家电业的崩盘危机,在广州的台商多是摇头叹息,一位台商就表示,许多家电业之所以能倒而不闭,「因为在流血的同时,又不断补充新血液」。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预算上的动手脚及地方政府的撑腰是最具效用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则是不断募集资金。另一名台商说,这些家电企业该倒的就要倒,要彻底解决崩盘危机,停止价格战及建立价格联盟都是极其表象的作法,关键是要解决国有企业对于地方政府的依存度,以及上市公司随意变更资金流向等制度上的问题。

 
分享:
 
人气:11,73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