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地震——美国本土发生的恐怖主义暴行将催化国际反恐怖大同盟的形成
 
王地
 
2001年9月12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60年前的12月8日,“托拉、托拉、托拉……(虎、虎、虎……)”的电文飞越太平洋上空,日本皇军本部浸润在偷袭珍珠港得逞的狂喜之中;另一封十万火急的特急电报亦从太平洋上空发出:“珍珠港遭到空袭,这不是演习!”。60年后的9月11日,龟宿在地球上某个肮脏角落的暴徒,不会再需要走卒“报功”,现代化的传媒以直播的方式,定使这类畜生的眼中泛出血光;一名服务于泰国进出口局纽约办事处的泰国官员吉帝南,在第一次恐怖袭击来临时,他正坐在纽约世贸大楼三十七楼喝咖啡,看到窗外大厦有东西下坠、大楼摇晃时,误以为发生地震。

美国遭到无名恐怖大攻击,这不是地震!面对本国大地上浓烟四起,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顷刻间消失,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高级官员哈格尔说:“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我丝毫没有夸大。”有媒体报道说:一种情绪正在弥漫——这简直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最新的报道说:攻击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力远比珍珠抗事件要大。

事件发生数小时后,美国的北约盟国、以色列等数十个国家纷纷表态:坚定地站占美国一边;俄罗斯呼吁国际社会对美遭恐怖袭击采取强烈反应 。就连阿拉法特、古巴也表示对恐怖活动的谴责。到目前为止,只有伊拉克官方说这是美国“反人类罪行”的恶果,并对其进行嘲弄。这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不可思议的恐怖主义暴行,将催化国际间反恐怖大同盟的形成,势必形成一场新的世界“热战”。现在已然见到端倪。

两年前的5月8日,号称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庞大的美国安全情报部门,没能阻止远程轰炸机对中国大使馆的“误炸”;这一次,不知是不是“一张旧地图”导致了恐怖分子的登堂入室。我在这里丝毫没有嘲讽美国人民的意思,我个人愿在此宣示对美国人民遭受的灾难深感悲痛,甚至愿意响应刘晓波先生的“号召”:“我想为死者献血!我想参加反恐怖部队!无论是哪里组建的,只要能够消灭恐怖主义,我都参加!我想跨过太平洋,参加全纽约市动员的救助!”之所以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只要看看媒体的报道就会明白:“美国国会议员9月11日批评说,今天美国遭受的恐怖袭击是美国情报系统的巨大失败。”(?)“议员们对美国未能阻止此次袭击深感失望。众议员维尔顿说:‘根本就没有情报可言。这是一次严重的行为。缺乏信息导致了此次袭击没有被阻止。我们的政府辜负了美国人民。’” “在此次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总共同时劫持了8架民航客机,并用它们撞向各自目标。对于如此协调一致的恐怖活动,一向喜欢自吹自擂的美国情报机构却没有发出任何警报。”“阿拉巴马州共和党籍参议员薛尔比指出,由于光纤电缆和通信数据化,负责制订和破解密码并且由电话、无线电通信和卫星传输搜集情报的国家安全局已‘形同聋子’”。所以,在形成反恐怖同盟的大趋势下,美国的安全情报部门再不能“独善其身”。

共产党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国民主党发表“紧急声明”之后,“致电布什向美政府人民表示深切慰问”,电文中说“中国政府一贯谴责和反对一切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这显然是不够的。今天美国的灾难(原谅笔者在此时又要提及炸馆事件)虽然可以让愚不可及的疯狂民族主义者得到(变态)心理上的平衡,但无法掩饰共产党愚弄人民和煽动狂热民族主义的丑恶面目,无法减轻我辈的羞耻感。《超限战》、鬼有桃面的“红客”、《强国论坛》上的叫嚣,谁能说与中共无关? 中央社发出的新闻标题是《香港各界对美国被恐怖袭击表震惊 大陆网民齐声叫好》,中文论坛上有:“死难的美国人没什么值得同情 ”“天理!报应!乱得好!“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有什么最新消息?死的越多越好,只要不死中国人就行!!!!”——这已经不是人类的声音了。有一则帖子说得好:“连逛了几个中文论坛,到处是幸灾乐祸的声音,我们这个民族已经彻底完了! (爬行动物: 2001-09-12, 00:30:25) ”早在1999年,胡平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说:“最近,国内有两位解放军军官写了一本《超限战》,出版后引起不小反响。《超限战》鼓吹恐怖主义,而且还是国家恐怖主义。这实在愚不可及。”“有人问起江泽民中共是否要采用超限战,我真不知江泽民何言以对。”您真的以为中共“一贯谴责和反对一切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吗?看看它对大陆手无寸铁的政治异己者、法轮功练习人员和普通民众采取的恐怖和暴力手段就知道了!民族主义煽动仇恨只会损害自己的国家利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中共如果继续与那些下三烂的(专制独裁)“国家”为伍,不与正义力量结盟,摒弃自身的暴力统治模式,离亡国灭种只怕不远了!

只要全世界的民主正义力量结成强大的同盟,恐怖与暴力将无所遁形;只要中国民主党和全体仁人志士与全世界的民主正义力量共同奋斗,民主与自由将在中国大陆实现!人们始终会看到:正义必将战胜恐怖和邪恶!

(2001年9月11日夜于黄鹤楼下网吧)

原载《联总之声》


 
分享:
 
人气:9,330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