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災禍 › 文章: |
江澤民「登基」實難消受 天遣四名災大鬧中華
據新華社報導,現在中國已進入少雨週期,中國北方缺水狀況會惡化,南水北調工程應儘快上馬。 6月12日,瀋陽市的人大代表吳歌提了一個特殊的「議案」:暫停桑拿洗浴業,解燃眉之急! 這位副教授給這座城市的一家報紙投書,提出了她的想法:瀋陽市的節水已不再是居安思危的問題,而是居危思危的狀況。目前形勢已經非常緊迫,不能等到一滴水都沒有了才考慮節水問題,那時就來不及了。 她寫這封信的背景是:瀋陽正遭遇著自1905年有氣像資料記載以來最嚴重的旱情,如果旱情持續,一個月以後,這座東北重工業城市將面臨飢渴境地。 旱:三北告急 中國正經歷著一場嚴重的旱災,至本刊截稿時,全國受旱農田面積已達3.09億畝,並有1460萬人和1150萬頭牲畜發生飲水困難。 入春以來,中國北方大部及西南部分地區氣溫偏高,降水明顯偏少。其中華北、黃淮大部、東北中南部、西北東部和四川、雲南的部分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3到9成,一些地區滴雨未降、旱情嚴峻。北方大部地區連續出現的7次大風。也使土壤失墒嚴重,加劇了旱情發展。 近期西南地區的旱災已經有所緩解,但專家預測:華北、西北大部及東北一些地區的旱情還將有所發展。 春旱已對夏糧生產造成影響,目前夏糧作物成災面積已達2800萬畝,其中乾枯絕收面積佔1/8。而嚴重春旱也給大秋作物播種帶來困難,播種進度明顯偏慢。今年中國糧食產量將因旱災而減產已成定局,損失甚至將超過旱情嚴重的去年。 洪:已奪17人命 就在中國北方大面積乾旱、土地龜裂、人畜飢渴的同時,中國南方省份廣東卻暴雨滂沱,目前已奪走17條生命。 6月12日下午。廣州市發佈了黃色暴雨預警信號。受高空槽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6月上旬廣東省大部分地方降水明顯比常年同期偏多,全省86個縣市氣像站中,有77個站降水偏多。廣州市6月上旬累計雨量爲183.6mm,比常年同期多6成。 連日的暴雨已經使廣東陽江、雲浮、茂名、汕尾、清遠、梅州、河源、湛江、江門9個市受災,涉及人口175.88萬人,除死亡17人外,直接經濟損失己達到6.448億元。 蝗:四度襲擊 蝗災總是伴著旱災發生。到目前爲止,山東、河北、河南、海南、新疆、西藏等11個省區市夏季飛蝗已累計發生100多萬公頃,發生區域涉及160個縣市區。目擊者稱,河北安新、黃驊,河南開封、蘭考,山東墾利等20多個縣出現了高密度蝗羣,密度已高達每平方米3000頭至10000頭。 這是中國連續第四年發生蝗災。除常見的亞洲飛蝗外,非遷移蝗蟲還在內蒙古、新疆、遼寧、廣東等省區發生670多萬公頃。 最新的消息說,新疆也有2000萬畝土地發生蝗災,有些蝗蟲還是來自哈薩克斯坦等鄰國。專家指出,現在正是防治蝗蟲的關鍵時刻。據悉,有關地區已經啓用飛機撒藥滅蝗。 蟲:乘人之危 除了蝗蟲,還有其他蟲害在不同的地點發生。 在遭受空前大旱的遼寧省,嚴重蟲災正迅猛爆發。許多地區的大田農作物、水田農作物甚至林木都遭到各種蟲類的猛烈「攻擊」。令遼寧「雪上加霜」。專家指出,進犯遼寧的各路「害蟲大軍」主要是東亞飛蝗、稻水像甲、黑絨金龜子、麥蚜蟲、蒙古灰像甲、金針蟲等,大部分地區以「蒙古灰像甲」爲「主力軍」。 由於天旱,氣溫適中,陝西小麥種植區正在遭受近年來最大的一場蚜蟲災。肆虐的白色蚜蟲密密麻麻地附著在麥穗之上,瘋狂地吸食著麥漿,並以每3天一代「金字塔」般的幾何速度繁殖著後代,災情十分緊急。 在廣西馬山,玉米鐵甲蟲危害嚴重,四月底的統計,受災面積達5333.3公頃。 並不是所有的蟲害都歸罪於旱災。在貴州凱里.由於天敵缺乏,2萬畝風景林正受到雲南松毛蟲與側柏毒蛾的共同危害。 蟲災於五月中旬被發現,當地及時全力組織滅蟲,在歷時10余天的「人蟲大戰」中,平均每天有1000餘人上山,共計捕捉害蟲近70噸,終於保住了風景林。 北方將越來越乾旱 儘管已經幾天陰雲籠罩,但只能令天氣更加悶熱。截止到本刊發稿時,北京地區首次降雨,但華北入夏以來的無雨天數仍在增加。 「『旱怕陰天澇怕晴』□□天旱的時候就是這麼奇怪。」中科院大氣物理所李吉順高級工程師用一句民諺來解釋這種令人心急的天氣。「在衛星雲圖上,明明有一道適合降水的氣壓槽,但地面和周圍的水汽不夠,就是形成不了降雨雲。」 據李先生介紹,今春以來北方地區旱災的表面情形就是這樣,本來應該形成降水的大氣環流,帶來的卻是幾場沙塵暴。 乾旱惡性持續 9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北方已經持續幾年乾旱,而每一次乾旱的影響都會涉及到下一年,因此,如果沒有一次徹底的緩解,乾旱就會持續下去,甚至越來越嚴重。 「春旱是中國北方經常發生的災害,但像今年這樣嚴重卻很少見。」研究旱災問題多年的李工程師介紹說。他認爲,前幾年的持續乾旱,與形成今年北方大旱關係密切。 中國是一個受季風性氣候影響的國家,每年夏季,從太平洋北上的暖溼氣流帶來中國東部地區的主要降水。 在每年七八月份暖溼氣流到來之前,中國北方的降雨主要來自於地面水汽的蒸發。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前一年氣候的好壞將影響到第二年,如果前一年降水不足,土壤含水量不高,第二年春天和初夏時節地面提供的水汽稀少,雨自然就下得少了。 北方乾旱:找不到原因 「但是,這只是今年北方地區嚴重乾旱的表面原因之一,還不是根本原因。」李吉順先生說。造成乾旱的其它表面原因還有:北方地區近年來多受西風高壓控制,多幹熱風,難以形成降水;促成暖溼氣流北上的副熱帶高壓帶持續偏南,到達北方地區的暖溼氣流減少;大氣環流也不正常,異常穩定 等等,但又是什麼氣候因素的變化造成了這些表面因素呢? 「直到60年代,華北還是一個水災比較頻繁的地區,但自60年代之後,華北就幾乎沒有發生一次水災了。」作爲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專家組的成員,李吉順工程師對氣候對中國水旱災害的影響情況也很關注。 水災數量的減少甚至消失並不一定就是好事,因爲,這也意味著,中國北方地區已經越來越趨向乾旱。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王紹武教授提出,我國進入了又一個乾旱期,這種週期輪迴的乾旱期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 專家認爲,從60年代開始,這個乾旱期就已斷斷續續地持續著,只不過,近年來顯得特別明顯,而且,「到目前爲止,還沒有緩解的趨勢。」李先生說。 他用北京地區的降雨量舉了一個例子。90年代之前,北京地區的常年降水量還是600多毫米,但連續幾年的乾旱下來,目前的常年降水量標準已經下降爲500多毫米。 「中國北方地區的等降水線一直在向南退縮。」李吉順先生說。這意味著,北方大部分地區的降水都比以前減少了。 爲什麼會這樣?恐怕是大家急於想知道的,但李吉順先生的回答頗讓人失望:到目前爲止,氣候學家們並不知道中國北方氣候發生變化的確切原因。 「有很多說法被提出來,但都不能算作問題的答案。」李先生介紹說,「比如說,有人認爲□爾尼諾或拉尼娜現像的發生造成了中國北方的乾旱,也有人認爲是植被遭破壞引起的,但是,認真分析起來,都不確切。氣候形成的因素非常複雜。」 或許,我們只能認爲,今年,中國北方經歷的是一場「沒有原因的大旱」。 會不會出現夏旱 今年北方春天和初夏的大旱將造成嚴重損失已經是定局,那麼,今年的乾旱會持續多久?會不會出現夏旱?李吉順工程師介紹說,並不一定春旱發生就註定有夏旱,實際上,兩者之間並無根本聯繫。 他解釋說,每年由太平洋暖溼氣流形成的雨帶是中國東部最主要的雨季,這條雨帶四五月份達到華南,六七月份到達江淮,七八月份才達到華北及東北地區。而在這之前,北方地區的降水主要因對流形成,與每年的主降水帶沒有直接關係,所以,現在就判斷今夏的降水情況還爲時過早。 李先生說,氣像部門曾預測今夏北方地區的降水量不會偏少,這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春旱嚴重,夏季雨水正常,甚至造成洪澇的情況也不是沒有。也許,今年夏天的降水還能一舉結束連續幾年的乾旱呢! 首善之區未能倖免 北京昌平縣長陵鄉獻陵村。據村裏人介紹,今年90%的土地已經撂荒。 通往村子的道路兩旁的旱地,一片赤土,零星長著快要蔫死的玉米苗,只有一小塊地有剛澆過水的痕跡。許多村民圍坐在大樹下打牌,他們在等待,等待著天降甘霖。 這裏屬於半山區,很多土地位於山坡上,灌溉不易,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天□飯。 一位杜姓村民說,今年的旱災是歷年最嚴重的,以前乾旱的時候還可以補種二茬、三茬玉米,今年可能連三茬都補種不上,二茬更不用說。 這裏的主要農作物就是玉米和黃豆。二茬玉米、黃豆一般都在五一前後種,但今年這個時候,滴雨不下,補種的二茬玉米幾乎全部乾死,黃豆也沒法種。 這位村民說,如果再過幾天不下雨,三茬玉米也就吹了,今年的收成也就完了。 記者採訪時,車行半途,車輪忽然冒煙□□天氣太過乾燥和灼熱,車輪上的剎車塞焦糊了。 由於天旱無雨,鄉間土路上的塵土已積至近20釐米深,車行過後,塵沙彌漫。鄉村綠化帶樹木已開始乾枯,樹根下的土地裂開深深的口子。 離獻陵村不遠,昌平縣的白浮村已經屬於平原地帶,地下水資源豐富,灌溉系統也比較發達。這裏人對以往的旱災幾乎沒什麼印像。村民告訴記者,今年這裏麥子、果樹沒受災,主要靠噴灌撐著,大概20多天,晝夜澆水,一直未停。但是,現在灌溉用水全靠地下水,公路邊的導流明渠已是滴水不見。 村裏剛栽下的經濟林木卻己受到一定影響,在公路附近的農田裏,根未長好的杉樹林已開始成批死亡。 今年以來,北京累計平均降水量只有30多毫米,比多年平均值減少了54%。尤其是在農作物播種的關鍵時刻是四、五月份,幾乎滴雨未降。 而且氣溫居高不下,5月,北京最高氣溫一度攀升到38.1攝氏度,這是10年來北京市首次出現5月高溫現像,也是40年來5月高溫天氣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乾旱加重了高溫,高溫又加重了乾旱。 與華北其它地區相比,北京的農田灌溉系統稱得上相當完善,所以大部分鄉村還沒有出現無水可用的困境,但在一些山區和半山區,依然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人畜飲水困難。 專家稱,目前的旱情己是北京十幾年來持續時間最久、影響最廣的一次旱災。而在未來的幾個月,它究竟會持續多久、災害擴大到何種程度,依然難以判斷。 旱災影響種種 「中國是一個旱災非常嚴重的國家,但旱災受到的重視卻遠遠不夠。」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專家組組長王昂生教授說。 專家希望連續三年的旱災,能夠引起中國對於這種自然災害的足夠重視,研究制定減災防災之道,儘量把旱災損失控制在最小。 促動南水北調? 此次持續100多天的旱災,再一次令中國華北的諸多城市面臨水荒的老問題。5月下旬,天津就傳出消息:周邊水庫水位都已經降到死水位,只能保證這座城市30天的用水。 從事導遊工作的李靖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很緊張,買了好多礦泉水放在家裏」。她說:「早就聽說要南水北調,要是那樣,我們天津人就不用急了。」 南水北調工程的三條線路已經確定。來自水利部的消息說,進一步的論證仍在進行中,至於何時動工,仍沒有確切日期。不過這位官員說,氣像專家預計,現在全球已經進入少雨週期,中國北方缺水現狀會進一步惡化,相信這一點能夠促動南水北調工程儘快上馬,以解燃眉之急。 糧食:福禍相因? 旱災已經成爲影響中國糧食產量的重要因素。去年曾是中國旱災最嚴重的一年,並因此造成糧食減產約9億多公斤;而今年,到目前爲止,災情已經超過去年同期,專家預測,糧食減產也肯定將超過去年。 王昂生教授認爲,由於國力的提高,糧食減產一時不會對國計民生造成重大影響,但一年年糧食持續減產,最終會對中國的糧食安全造成威脅。 對於農民來說,乾旱的危害不僅僅是減產,而且,也間接提高了農業生產成本,在這種形勢下,將會有更多的農民放棄種田。 但另一方面,發生旱災對一些農民來說也許會因禍得福。 聯合國糧農業組織最新估計,中國糧食儲備大約是3.62億噸,遠遠超過事先的數據。而朱鎔基總理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也趣稱,擔心中國的糧食太多了。 正飽受糧價低迷之苦的中國農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種田也能賺錢。而旱災之後,如果糧食價格因此而回升,將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至少,也提醒一下人們:不要忽視農業。 隱憂:潛伏在地下? 專家指出,多年乾旱令華北、東北地區過量開採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一再下降,形成巨大的「漏斗」地區。由於過度開採,北京地區地下水去年一年減少儲存量約15億立方米,地下水位下降了2-3米,是近年來下降最爲嚴重的一年。過度開採致使華北地區出現世界面積最大的漏斗區,據1997年觀測,僅北京規劃市區就有313平方公里的面積硬度超標,全市現有地面沉降面積800平方公里,累計最大沉降量近1米,其直接後果就是這一地區地面下沉、土地裂縫和塌陷。 連續多年的乾旱,已經使隱憂深埋地下。專家們說,這一點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引發社會矛盾? 今年2月份,中國最引人注目的新聞就發生在以小商品著稱的義烏,它花2億元買斷鄰城東陽市每年4999.9萬方水的水權,成爲國內水權交易的破題之作。 義烏的現實和中國衆多城市面臨的現實一樣:缺水。 但爭端也由此而生:與東陽相連的嵊州市認爲,東陽採取的「庫內損失流域外補」的辦法,對嵊州水權造成侵害。 儘管這種類似「抗議」的爭端並沒有起太大的波瀾,但包括地方政府在內,對水權的爭奪已經初見端倪。 嚴重的旱災令水成爲更爲珍貴的稀缺資源。在過去三年中,因爲爭奪水資源,經常發生村民之間、村與村之間甚至百姓與政府間的爭鬥和對抗。 專家指出,自然災害固然會對人民生活影響巨大,但是,連續的自然災害不但影響人們的生活,還可能引起社會的動盪。旱災的持續發展,也可能引發多種社會矛盾,引發的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有必要引起關注。 用水市場化? 與乾渴的現實相矛盾的是中國人在用水上的大手大腳。即便東北、華北、西北乾旱告急,大量的寶貴的水資源仍在被浪費。 在發生了百年不遇旱災的遼寧,省長薄熙來已經警告這種浪費:要杜絕長流水、長漏水、人情水,杜絕跑、冒、滴、漏。 專家指出,中國水資源浪費嚴重,根本原因在於水價過低,用水沒有市場化。 在北京,居民用水價格每立方米不超過人民幣一元。在鄭州更有怪事:如果每戶每月用水不足25立方米,仍要按照這個標準收費。此舉無異於鼓勵浪費。 據信,中國多個城市已經在準備把福利用水轉向市場化用水。專家認爲,這將大大提高城鄉居民節水意識。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