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友議論看今年中國準有大事發生
 
網議
 
2001年5月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週末閒來無事,上《人民日報》之《強國論壇》看看網友議論,在中美黑客大戰、紀念五四運動等一片民族主義喧鬧聲中,也看到了江澤民獨裁下中國嚴重的社會危機,在此特選數篇與各位分享,當然,這些都是經過中共論壇版主嚴格審查和過濾之後剩下的。

一位網友在題爲「「嚴打」的對象包括「集體上訪」?!」一文中談道:「五一外出,在公路上看到這樣的橫幅:「嚴懲非法上訪,非法上訪必究」、「集體上訪非法」、「規範上訪行爲,穩定社會形勢」、「嚴厲打擊集體上訪的組織者和策劃者」。看到這樣的標語,我有些疑問:姑且不論現在關於上訪的有關規定是否符合憲法和我國有關規定,但是在嚴打期間,在公路上看到的嚴打危害治安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標語遠遠沒有打擊所謂非法上訪的標語多,給我的印象就是:嚴打的對象主要就是非法上訪,所謂「非法上訪」才是廣大老百姓深惡痛絕的影響社會穩定的醜惡現象。

當我把疑問告訴當地人時,他們的說法更使我吃了一驚,原來「集體上訪」已列入當地嚴打的十大對象之一。我不知道所謂「違法上訪」如何影響了當地的治安,影響了當地的安定團結,我知道大多數情況則是,集體上訪者多是迫不得已的老實巴交的農民(可能也是某些人眼中的刁民);我知道,越是上訪集中的地區多是問題較嚴重的地區;我也知道,湖南的「三陪女」當上廳級幹部,是由於有人經過十多年的越級上訪(應該屬於「非法上訪」的行爲之一)才告倒的。」

其後,幾位網友議論道:「對集體上訪的限制是違法行爲。是行政干預法制。是權大於法。失去了法制的意義。」「嚴禁越級上訪,就是要求老鼠首先要向貓投訴 」「我所知道的一件事:一個地方的政府工程,一大班民工做的一年到頭沒拿到錢,到年底去...」「轉告這些人來論壇吧,風險稍爲小一些,可能有點間接作用。」「那是最主要的。五一重點預防的就是下崗工人去市政府。」「 何謂合理不合理上訪,真是可笑,看來我黨的幹部水平...嘿嘿。」「中國人,尤其廣闊農村的中國農民,真是活的很辛苦!」「 穩定是壓倒一切的。」「上訪不利社會穩定」「控告權是公民的合法權力,嚴打「越級上訪」是一種違法行爲!」「控告權是公民的合法權力,嚴打「集體上訪」也是一種違法行爲!」

另一位網友在題爲「 5.1 回農村見聞」 一文中談道:「農民大量外出,寧在城市死,不在農村活!田地荒蕪,由於種田賠本,導致大量田地無人耕種,少量土地上的稅費更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鄉鎮幹部、鄉鎮教師不光不能享受公務員加薪的成果,反而拖欠工資普遍,大家在那裏混日子農村教育負擔沉重,農村輟學現象普遍,讀不起書,讀書無用,多數人不滿現狀,農村很危險,這些事情發生在湖北中部。」

其後,幾位網友議論道:「陳勝,吳廣快來了。」「值得深思。」「農民問題幾千年都解決不了,難道...?」「這和少奇同志的結論怎麼類似?不是抄襲的吧,還是年代錯了?」「被遺忘的角落。」「到處都一樣,死氣沉沉!」

針對一位網友的發問:「貪污受賄算不算刑事犯罪?爲什麼不在『嚴打』之列?」 幾位網友議論道:「 法不治衆!!!」 幾乎無官不貪。「中國每年腐敗造成多少損失?黑社會造成多少損失?」「和12年前相比,腐敗更深更廣,黑社會則是從無到有,快速增長。」「腐敗要解決,黑社會也要解決,否則就是黑金政治,黑社會全面滲透權力階層。 」 有位網友說:「沒那麼嚴重吧」,得到另一位的回答是:「多看些國內電視臺法制節目以及法制類報刊的案例吧。我已不敢多看,怕心臟承受不了。」

一位河北的網友談道:「剛才看了石家莊臺的《紅色康乃馨》有感於反腐敗是政府的首要。」幾位網友議論:「 河北的治安在全國最差,百姓深受其害。」「只對了一半。應該是腐敗和反腐敗都是政府首要。」「腐敗分子的猖狂和淫逸生活,讓我看了真不敢相信那就是真的。」

還有一個網友談道:「給軍隊領導提個醒:我一次出差,有個軍官請我吃飯,竟當着我的面使用「三陪」,令我扼腕!」隨後幾位網友議論道:「這裏哪有領導?凡在這的大都是小混混,不是嗎?」「 太正常,我是城市兵,我當十多年了,中國軍隊我太了解。」 「如今幹部一大怪,五六十歲才學壞。唱歌要唱遲來的愛,跳舞專抱下一代!」

最後再選一篇網友們的議論,一網友問道:「民意調查:腐敗,就業,農民,黑社會,哪個最可怕?」

幾位網友答道:「美帝國主義最可怕 。」
「制度不健全最可怕!」
「順序:農民,腐敗,黑社會,就業。」
「這些只是草,應該分析土壤的成分。」
「是農民!」「農民問題,陳勝,吳廣快來了。」
「黑社會!!!」
「腐敗比黑社會更可怕,黑社會和腐敗都是我們要堅決清除的。」
「是腐敗最可怕。」

看了這些網友們的議論,各位朋友,您得出的結論是否和我一樣?以流氓江澤民爲首的中共行將滅亡!



 
分享:
 
人氣:12,30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