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愚人节前夕,爱搞笑的美国人趁机做了个别开生面的调查,看谁是大家心目中众望所归的蠢人。结果前任总统克林顿顺利当选,名列第一,有八成五的被访者认为他做了很多蠢事。演员罗拔-唐尼名列第二。 此外,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前副总统戈尔,现任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也都榜上有名,与俄克拉马爆炸案主犯麦克维前呼后拥欢聚在一起。

总结这次美国评选活动的成功经验,并借鉴用来衡量中国的具体情况,个人认为,中国第一蠢人当非江泽民莫属。

当然,从个人生理心理的发育状况来看,作为一党之总书记,一军之总司令,一国之挂名主席,江泽民虽然未必全国最聪明,却也肯定不是全国最蠢的。中国的傻子白痴多着呢。但是有以下三个理由,足以让众多傻子白痴们在江泽民这个最强有力的竞争者面前,一败涂地。

第一,江泽民是全中国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因为有名,所以他只要冒出哪怕是半点傻气,也会国人皆知,甚至名扬海外。我们时不时地在媒体上看到江泽民挖鼻子、打喷嚏的镜头,试问哪一个傻子白痴挖鼻子打喷嚏有这么阔的排场?这么大的轰动效应?由于有这种先天不足,一般白痴傻子不管傻得多么登峰造极,也命中注定只能默默无闻地傻,永远不可能有国家级的知名度。

第二,在中国,江泽民权力最大,他的一举一动影响也最大。大家知道,张艺谋巩俐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是他们两人费九牛二虎之力拍部电影,不一定准有人看,非要拍得确实好,确实吸引人才行。江泽民就不一样。他随便往哪儿一站,也用不着怎么出色表现,就有各种媒体争上他的头条,而且还要远播海内外。<江泽民选集>千呼万唤尚未出世,便已然闹得满世界尽人皆知。一旦隆重推出,相信肯定会购买踊跃。即使大家明知它废话连篇也罢。张艺谋巩俐显然永远达不到这种让人根本无法选择的崇高境界。于是,江泽民做一件蠢事,与张艺谋巩俐做同样一件蠢事的意义也高下立判。张巩二人顶多把一部片子拍砸了,江泽民却可以轻而易举给一个国家带来灾难。

第三,即便不做甚么事,江泽民往那儿一站,就是党总书记,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代表一党一军甚至一个国家。他往一张纸片上签个字,那张纸就成了主席令,神气得了不得;他到一个国家去随便走一趟,便表明中国和某某国家关系不一般。而像在下这样的蚁民,最多也就能代表自己或者一个家庭,做做“家长”甚么的,而且这“家长”通常还只有一半的股份。出国不但没人铺红地毯在机场夹道欢迎,还要过五关斩六将去办签证。这是地位使然。独一无二的地位把江泽民做的蠢事最终盖棺论定为“国家级”,他想躲避都躲避不了。比如挖鼻子这件事,他未必不怕给人看见,但即便他躲躲藏藏地挖,小心谨慎地挖,也总会有记者想出各种办法,拍下来,登出去,然后就是整个党和国家跟着丢脸。

简而言之,只要江泽民做出蠢事,那么它就是国家级的,有全国影响和意义的,并且许多人想知道,许多人都知道。顶尖的知名度、权力和地位,犹如一架极高倍率的放大器,当事人做的一点一滴小事固然能放大许多倍,显得伟大光荣,一点一滴的思想火花能放大成四海皆准的辉煌真理,他的一些平平常常的蠢事也同样会放大许多倍,直至不能容忍,不可饶恕的程度。这里的吹牛拍马与吹毛求疵相辅相成,构成平衡。

当众偷偷挖鼻子,对于中国寻常百姓而言,本不是甚么大不了的毛病。但是经江泽民这么一挖,就大损了共产党的水准,大失了中国的体统。它就是一件很没面子的蠢事。平常人发发火也没甚么大不了,可是江泽民对着香港记者发火,就让人顿时思如泉涌,大生“一国两制”的疑虑。这又是一桩痛失“里子”的蠢事。别的更重大蠢事众所皆知,不提也罢。

由此看来,江泽民中国第一蠢人的交椅算是坐稳了。

中国老百姓一直处在重压之下,苦受煎熬,开心欢笑的合适场合不多。难得有个渲泄机会,偏偏又是这禁忌那禁忌。比如相声,既不能碰民族关系,不能伤国际感情,更不能拿国家领导人开玩笑。前不久,广州一家电视台因为字幕上短暂地闪出“前XX功练习者XXX”字样,相关人员竟有了脱不掉的干系。比较美国愚人节愚人榜,前后两朝政要几乎给一网打尽,面对如此严重的标准“反革命事件”,人家眼皮子都没眨一下。中国领导人的气量和幽默感哪里去了呢?仅仅在出国访问的时候,在境外媒体采访时故作幽默姿态,就算敷衍过关了?

只知道压制,不下力气多开挖几条渲泄民气的正常渠道,迟早国家会出大问题。古人早讲过,与其筑堤堵塞河道,不如因势利导使水畅其流。河道堵塞,总有一天要破题。那时奔拥而出的,就不是操纵自如,可以滋润禾苗,可以供人饮用观赏的生命之水,而是失控如脱缰野马,席卷良田美宅,伤害无辜人命的滔滔祸水。作为21世纪的中国领导人,江泽民连祖先的古训都丢了,更没有克林顿那种开放进取的现代气度,因此他不只有资格做中国第一蠢人,而且简直就是世界第一蠢人。

其实,凭着中国13亿人口优势,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中国第一蠢人,进一步得到世界第一蠢人的光荣称号,也应该易如反掌。

[注]:本文是愚人节专稿。愚人节过后不算数。 上官天乙 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