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稼祥: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秀」
 
吳稼祥
 
2001年3月9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陽春三月,雜花生樹,鶯飛草長。自古以來,春天就是好時光,今天亦然。最喜歡唱對臺戲的中美兩國,三月份更是好戲連場。三月末,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好萊塢,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將上演一場「影星秀」,俊男靚女雲集,明眸皓齒星聚,這且按下不表。

三月初,北京也有一場戲,據《人民日報》的社論說是「俊彥薈萃,羣賢畢集」。來幹什麼?就形式上說,來開九屆人大和九屆政協四次會議;從功能來說,是來表演以「團結和民主」作爲「兩大主題」的大戲。這是一場耗資不在好萊塢「影星秀」之下的「民主秀」。

「看」的民主,而非「用」的民主

這場戲的調子是中共中央的核心江澤民先生定下來的。他在今年元旦全國政協舉行的茶話會上說:「團結就是力量,民主可收衆益」。越早期的共產主義的領導人膽氣越壯,列寧聲稱蘇聯比資本主義國家民主「一百萬倍」,這肯定不是通過計量的方式算出來的。毛澤東則指責資產階級國家搞的是假民主,他搞的是真民主。到了鄧小平,則拒絕美國式的「大民主」,言下之意,中國只能搞「小民主」。

不管是什麼民主,你得做給人家看哪!於是有了人大和政協。聽說現代民主制度得有上下兩個議院,上議院代表地方和集團利益,於是,中國有了政協,專門安排地方退休領導人和各民主黨派領導人;下議院代表公民利益,所以中國有了人大,主要讓勞動模範來分享光榮。聽說現代民主制度有多黨競爭,中共也養着八個「民主黨派」,在政協裏進行「多黨合作」,而不是競爭。你聽這名稱:「民主黨派」,它們的作用就是生產民主。其生產方式就是每年一次在政協會議上表演:穿制服,戴胸牌,上交提案,大聲說話……據說,這就是參政議政。

可惜,這種民主,每個參與者都知道,是「秀」給別人看的,不是做給自己「用」的。「秀」給誰看?給西方輿論看,給電視機前的中國觀衆看。這種民主,對當局來說,就象關在籠子裏的老虎,既好看,又沒有危險。《人民日報》祝賀政協開會的社論再一次勾畫了這個籠子的模型:「人民政協……是實現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治制度的重要機構。……我們相信,人民政協在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說白了就是,「民主黨派」在政協的領導下,政協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中共中央在江核心的領導下。這等於說,在男人的領導下解放婦女,在動物園的籠子裏釋放老虎。

攻則爲矛,守則爲盾

如果認爲人大、政協就只有秀秀民主這點用處,那就太小看它們了。它們不僅是中共統治的一套燕尾服,穿上它們可以避免裸體參加世界民主派對,雖然那是一套皇帝的新衣,下雨天避免使用;它們還是一套盔甲,可以用它們來抵擋一下對手對中共的進攻。

兩年前,中國政府就簽署了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實際上,中共當局要人大常委會當天夜裏批准,它不敢拖過第二天早晨。這樣做,既顯得自己不夠「民主」,又不給自己留下回旋餘地。既然有的西方民主國家的議會都過了幾年才批准政府簽署的這個公約,我們何樂而不爲?似乎拖得越久,中國就越民主,議會不聽政府的,權力在分立。對這種拖,西方輿論不好指責。拖拖還有一個好處,把國內異議分子的興奮勁拖泄掉,再批准,負作用會小些。

人大常委會終於在2月28日批准通過了這個公約,但卻是個被閹割了的公約,關鍵的部分--遊行與組織獨立工會的自由--被割掉了。雖然人們都知道操刀的是中共,但它卻穿着議會的白大褂。而人大,據說代表的是人民。你怎麼能批評人民不要自由?

這是人大或政協用於退守,它們還可以用於進攻。在批判法輪功的戰鬥中,在譴責臺獨分子的聲討中,在討伐美國轟炸中國駐南使館的抗議中,人大和政協的聲音都震耳欲聾,讓人們聽起來象人民的聲音和正義的聲音。

名爲議員,實則御史

人大和政協還有些別的用途,比如緩解派系鬥爭,安排在一線權利鬥爭中失勢的黨政要員,比如政治局委員田紀雲和姜春雲。由於人大和政協負責人和同級的黨政負責人的待遇相同,只有實際權力較小,被安排到人大政協後,心理被剝奪感容易忍受。

政協和人大還有一個用途是「出氣孔」,讓不當權的政治精英有個說話的地方。沒有廁所,人們就會隨地大小便。沒有出氣孔,憋久了氣球就會爆炸。又是提案,又是發言,平時要見中央領導還真不容易,兩會期間,他們必須老老實實坐在小組會上聽大家講話。即使發幾句牢騷,也不會被治罪。頗有在參與國家決策的感覺。

其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國家決策的作用,至多是「言官」,你說你的,聽不聽在「皇上」。言官在中國皇朝時期叫「御史」,主要工作就是給皇帝寫奏摺,現在叫議案;早朝時給皇帝進言,現在叫大會發言。如果說這就是民主,則中國確實古已有之。

要麼,中國從來就有民主;要麼,中國至今還沒有民主。我不知道哪種說法更正確,也許讀者知道。




 
分享:
 
人氣:10,53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