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髮人談成了白髮人"──壟斷制度必付的代價
 
作者:劉曉波
 
2001年11月3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對於中國入世成功,除了官方媒體的強力炒作、一片叫好之外,民間的反應不僅極爲冷淡,而且反對入世的聲音也很強大,入世談判的漫長、達成協定的巨大讓步和國內經濟的種種危機,成爲反對者的充足理由。反對入世的最強音甚至到了胡謅的程度,比如有人說:入世可以逼迫政府更進一步放權讓利,但是從1985年的城市改革開始,政府實際上已經無權可放、無利可讓。

真的如此嗎?非也!

不要說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政府的放權讓利有目共睹,即便第二次經濟改革已經過了將近十年之後,中國經濟仍然是政府壟斷程度極高的經濟。從放權的角度講,僅僅是産權改革一項就遠遠沒有完成!從讓利的角度講,僅僅農民沈重的負擔一項就有巨大的讓利空間!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個人所得累進稅制,農民的收入水平根本就不應該納稅!其他如:股市准入的權利、民間經營資本市場和從事銀行等金融業務的權利,民間資本進入電信、傳媒、能源等行業的權利……等等,簡直數不過來。

反對入世者抱怨西方國家要價太高和中共政權讓步太大,但是,無論是外來的壓力,還是國內的危機,延緩了中國的入世進程和使中國作出巨大讓步的,在根本上都不是歐美國家或世貿組織,而是中共獨裁製度無法取得國際社會的真正信任,無法靠內部的動力繼續推進制度改革並消除潛在的經濟危機。

在當今中國,維持一黨獨裁的中共政權,仍然是□駕於其他所有利益之上的最高利益,它不僅高於經濟利益、人民利益,而且高於國家利益。這種本末倒置的利益關係,也必然體現在中國簽署的入世協定之中。爲維護這個最高利益而實行的種種制度和法規,在根本上與WTO的規則相對立,WTO要求透明、自由、公平,而在中國,黑箱操作、政府壟斷、市場準入歧視……實際上,中國的入世代價之高昂,主要是民衆爲這個陳腐的制度支付的額外成本。換言之,即便在談判中有不公正對待,那麼這種不公正代價的最終承擔者,絕非中共政權及其權貴門,而是中國百姓。而且,百姓承擔的不公正代價,在根本上不是西方諸國強加的,而是中共政權強加的。

然而,西方國家在市場準入上的高要價,主觀上是爲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客觀上卻可以藉此逼迫中共在市場準入制度方面作出更大的讓步,以便促進中國按照WTO的規則加快體制方面的改革。入世的主要意義,與其說是經濟上的,不如說是政治上的。

2001年11月12日於北京家中

 
分享:
 
人氣:9,44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