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只談廖亦武這個人。他是一位詩人,八十年代已經很有名了,1989年6月4號大屠殺那個凌晨,他創作、朗誦和錄製了抗議大屠殺的一部作品,後來他又去創作和組織了拍攝電視片"安魂",並因爲這個而被捕、判刑四年。
出獄後妻離子散、生活無著,只能到酒吧裏推銷賣藝渡日,在異常艱難境地下,他仍然繼續鬥爭,他既沒有錢又沒有自由,但是居然能夠在1999年到2001年中間連續出版了三本書,一本是"沉淪的聖典",寫的雖然是朦朧詩和地下文學的歷史,卻把一個被隱滿了二三十年的歷史真象揭示出來,因而被1999年度被評爲十大好書之一,但卻反而受到當局的追究,認爲這本書是反動書籍。想不到這一年的九月廖亦武又拋出第二本書,叫著"漂迫",三個月裏再版五次,被認爲寫出了另一箇中國,那就是被人遺忘的那個多數人的中國。
共產黨當然不饒過他,本來那一年二月廖亦武結婚大喜日子裏,警察局就拘留他,沒收了他全部手稿。他的境遇是難以想象的,他自己寫道:我象一條狗一樣,咬著一塊骨頭,就不鬆口,那怕人家趕你,罵你,用棍棒打你,要和那塊骨頭同歸於盡,寫了這麼多年,我實在撐不下去了,有時候兜裏只有幾塊錢,連門都不敢出,想越境逃跑,又不知道怎麼個逃法,時刻記住一點,誰也救不了誰,你在孤軍奮戰。他說他撐不下去了,可在這一年他就出了兩本書,每一本都震憾中國,自然震驚了中共,到2000年1月他又出版了"中國底層訪談錄",收錄了六十個人的人生記錄,四十多萬字,十幾家出版社都不敢出,最後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悄悄出了,全國五十多家報刊重點評價了這本書,轉眼間北京一個圖書中心召開了"底層"這本書讀書講評會,三十幾位文學、社會學、歷史學、生物學、新聞學專家和學者教授出席、發言,氣氛非常熱烈。
北大生物學一位教授說:不管你怎麼封殺,民間的聲音是壓不完的,是殺不絕的,總是有後繼者,爲什麼?因爲生活太殘酷了,太不人道了,把人們的所有的東西都給剝奪光,但是人們還是要說話,舌頭總還沒有割掉吧?在這會上大家都搶著發言,矛頭對準官方,這就把主辦單位給嚇壞了,但由於大家興致很高,雖然天色已晚,他們還是轉移到郊區的大學舍繼續開會,這個時候,書的作者廖亦武才出來給大家見面,他推銷、朗頌紀念亡靈的詩,全場肅然起靜,大家感動得揮淚鼓掌,很多人上臺講話,對廖亦武表示衷心的讚賞。
關於底層人物,國內也不是沒有報道。爲什麼廖亦武的這本書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其中必有原故,我想一定是跟作者人格、感情、他深入的思考分不開,總之廖亦武這樣一個人的存在,和那樣一個艱難困苦的環境下,他能夠堅持下來,本色不改,作出這樣了不起的貢獻。那麼我們就必定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他身上的力量是從哪裏來的?我想那就是中國畢竟變了,中國人不會再屈從任何強威了,在廖亦武身上,在他的背後我們能夠見到一個巨大的希望,正在中國生長起來!
<<自由亞洲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