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月八千起羣衆遊行示威:江朱反應南轅北輒
 
2001年1月9日發表
 
【人民報9日訊】不到一個月,居然發生了八千多起羣衆遊行示威事件,這 是中共建國以來破天荒第一次。事件如此密集,中共「一刀切」「一陣風」的工作作風當然不能辭其咎,但引發羣衆憤怒的矛盾並不是地方幹部造成的,而是中共一黨專政長期積累下來的,地方上「一刀切」的工作作風不過起了引爆作用罷了。

江澤民一直妄圖用最大的力量保證「穩定壓倒一切」,爲了壓倒一切,江澤民集團已經建立了中共建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鎮壓力量,然而這些善良的老百姓和當了一輩黨的馴服工具的幹部,卻抱着豁出去的決心,走上街頭抗爭的道路了。

中南海應該明白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信號!

對於這個信號,我們看見了兩種不同的反應。

江澤民是一種反應,朱鎔基是一種反應,對照一下,很有意思。

江的反應是五個「決不」:「決不能等,決不能看,決不 能慢,決不能讓,決不能掉以輕心。」,其中一、二、三、五,意思一樣,都是叮囑下面抓緊解決。只是江的廢話太多,同樣的意思,總要翻來覆去嘮叨幾遍,已經成了習慣。值得注意的是第四點:「決不能讓」。

讓是讓步,是妥協,意味着用溫和手段對待不滿的羣 衆。

「決不能讓」就是對示威請願羣衆的要求,決不能接受:對於這種「鬧事」,決不能手軟,這也就是江澤民早就宣佈過的:必須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

爲什麼這些善良的老百姓和當了一輩黨的馴服工具的幹部要抱着豁出去的決心,走上街頭抗爭呢?朱鎔基的反應是六個「不準」。

這六個「不準」倒沒有廢話,都是清清楚楚的具體規定,但它有一個總精神:嚴厲限制幹部,不準鎮壓羣衆。特別使人感興趣的,是他沒有拿出共產黨的法寶「階級鬥爭爲綱」,沒有平空去揪「敵封勢力」 或「反共反華勢力」。

除去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這「六不準」是中共建國以來第一次對羣衆的反政府示威作出的理性反應,第一次用反躬自省的態度處理這種事件。

爲什麼說是第一次呢?以前只有過半次。

五七年「反右派鬥爭」之前,毛澤東曾經有過同樣的理性反應。他把羣衆抗議活動叫作「鬧事」但他不準鎮壓,特 別在下面送上來請示如何對待示威羣衆的交件上批過這樣幾個字:「絕對不許向羣衆開槍」。可是五七年夏天以後他就變了,對「羣衆鬧事」改取鎮壓的政策了,所以只能算半次。

不過朱鎔基的「六不準」能否真的貫徹,還是個未知數,因爲江澤民有個「決不讓步」橫在他前面。

其實對於中共政權來說,真正聰明的是朱鎔基的對策,這是改善領導、緩和矛盾的政策,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一黨專政的統治危機,但可以延長壽命。

可是「上帝要誰滅亡,先奪去他的理智」,如果中共內部的主流按照江澤民的意思「決不讓步」去行事的話,那就有熱鬧戲在後頭了。

轉自278期爭鳴,略有改動

(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5,14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