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李怡:民意趨勢
 
2000年9月22日發表
 
【人民報訊】民主黨人可能會對筆者的意見鄙之爲「轉言論」;他們可能覺得集中關注在香港的自由、法治、人權、民主,仍是他們的神聖責任;他們甚至會認爲,他們在直選中仍取得最高得票率,而在立法會議席中他們也仍佔第一位,這說明仍有最大多數的市民支持他們。

多數市民投票給民主黨,主要是支持在建制內維持一個反對的聲音,作爲對行政主導、對北京干預的一個制衡力量,但並不意味支持民主黨的市民,贊同民主黨的所有言論與作爲。民主黨在這次選舉中得票率大幅下降,已說明市民投票意向有改變的趨勢。與此同時,民建聯得票率和議席的增長,更能說明市民投票意向的改變。民建聯的親中背景衆所周知,民建聯在議會中的「保皇」色彩,更是連民建聯主席曾鈺成也不諱言。在「六四」之後,香港百萬市民上街反對中國當局鎮壓學運,社會主流意識有強烈的「反共」色彩,民建聯的起步是極爲困難的。相比來看,民主黨的起步就容易得多。這些年來,民建聯也沒有甚麼政綱,沒有任何建樹,有的只是政治明星與市民接近的地區工作,以及在議會中儘量尋求民意與「保皇」(包括保中央與保特區政府)之間的平衡。有時在民意與「保皇」的兩難取捨中表現頗爲拙劣(如在「殺局」投票中的表現),但市民認同他們不與中央對抗、不與民意對抗的妥協取態的人卻愈來愈多。

再看傳媒,據說中方喉舌的三份報章,銷量分別爲一、二、三(即一份銷一萬,一份銷二萬,一份銷三萬),中方喉舌的聲音肯定在香港沒有市場,但爲甚麼親中的民建聯卻在選戰中不斷成長?這難道還不值得民主黨人警惕嗎?

筆者絕不支持「牆頭草」,也常批評人們放棄理念的「轉」。但從政畢竟與論政不同。論政人士無須妥協,從政人士卻必須妥協,否則就無法在從政行爲中體現民衆的利益。從政人士的妥協可能遭論政人士批評,但這是從政人士無可避免的選擇。
轉自蘋果日報(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9,58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