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的命運
 
黃葉
 
2000年9月17日發表
 
【人民報訊】中國的文物在發達國家的博物館裏得到很好的保存,這些地方的條件遠遠好過國內,但博物館不從走私者手中收購,國際公約也禁止擁有被盜文物。購買者都是私人收藏者,拍賣行是銷贓點。根據公約,中國也要回了好些被盜文物。雖然國內條件極差,不能就此認爲文物走私有好處,如同不能因爲動物園或某個人保存着某種動物,就讚美偷獵。如同偷獵對動物是一種毀滅,籠中一隻意味着死掉許多,有暴利可圖的文物走私使得中國的古物遭受着又一次的滅頂之災。如果紅衛兵愚蠢無知,一時狂躁地掃蕩了地面上大部份的文物古蹟和詩書字畫,現在精明的或愚蠢的盜寶者,盜墓者則孜孜以求,將一切可能兌成現錢的東西偷走,切割後搬走,將一切可能的古墓掘開,覺得有價值的就運走,如金銀玉器,覺得無用的陶罐木器,字紙破衣,或棄之,或碎之,大的青銅器則砸碎作廢銅變賣。各博物館或被竊,或遭監守自盜。偏僻如我的家鄉,居然來了一輛車一直停在某處路邊,那裏據說是座將軍墓,幾天後車開走了,人們發現墓前留下了一個深洞。

  但摧毀能力最大的還是愚不可及的政府。多少像定海一樣的古城在「現代化」的藉口下化爲水泥垃圾。曹雪芹的故居將只有一口井留下讓人唏噓,再過幾年,當地下水被榨乾時,這口枯井也就該填平了。根據正面宣傳,爲了拍攝臭不可聞的「鴉片戰爭」,滿足謝晉的「認真」,不惜將古城(寧波?)街道的青石板全部起出運到廣東攝影基地,可是在這部耗資過億元的爛片裏,誰也沒看見石板街道如何「真實」。明朝的皇帝陵可以變成水庫,巴文化舊址可以成爲龍宮,其它文化遺址可以挖掘後任憑日曬雨淋再成廢墟。就連偵查英雄楊子榮的墓碑都因爲太高,讓官員覺得「小小排長」不夠級別而被砸毀。而政府訓練出來的文物專家的水平也難以恭維,爲了鑑定從香港黑市賣回的戰國竹簡,只有在太陽底下曝曬看看是否褪色變形一法,不知這些專家爲什麼只有這點原始辦法。各博物館或者讓文物在庫房裏腐朽,或者如同吉林博物館燒一把火。發達如上海,「金嗓子」周璇的唱片母版在地下室鏽爛卻沒有錢維護。大約除了學習「三講」「理論」,專家們沒時間,精力和智慧學技術,鑽本行了。

  很久以前聽同學介紹一篇報告文學,說的是某個爐前工人搶救出多少珍貴文物的事蹟。我無法描述聽到這個消息時的震驚,誰能想象有工廠專門銷熔古銅器來「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後來在報上看到某個博物館抱怨庫存幾百噸銅錢無法處理。我不知道這些銅錢是否也化爲「永不生鏽的螺絲釘」了。前些天有文陳述開挖武則天陵墓的偉大意義,其中一條就是可以得到幾百噸金銀「硬通貨」,可以「刺激內需」,「爲國家籌集建設資金」。看來這種洪爐不僅存在,並一直燃燒着,還要擴建到每個人的心中,與大鍊鋼鐵時遍地的小高爐前後輝映,永垂青史。

  前幾年讀過某個政協委員的大聲疾呼,「兵馬傭何妨賣他幾個」,據說賣一個可以得到「一億元資金」用於保護兵馬傭,理由是外國的保護條件好,日本就將唐朝的瓷碗保護得很好,歐洲把宋代瓷器當寶貝供着。世界上竟有這種荒唐邏輯。當時賣的飯碗,茶杯現在被當作寶貝,所以當時賣得英明,所以現在爲了崇高的目標,更應該賣,而且要賣文物。

  如果賣文物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那麼把文物弄出去展覽增進「友誼」總是可以的了。於是唐三彩的馬在新加坡斷成兩截,在地下兩千六百餘年毫無瑕疵的越王勾踐劍被「損傷」,到底怎樣損傷,程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爲了友誼,讓日本電視臺在莫高窟裏拍攝,結果燈光的高溫使壁畫大面積變色。

  如果要說五十年來真正做到了「最講認真二字」的,似乎只有破壞和毀滅文化及其遺蹟,其它的事都「認真」地敷衍着。(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9,00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