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的1963 -- 赫魯曉夫阻止了一次對中國的核攻擊
 
鄭治仁
 
2000年12月6日發表
 
【人民報訊】中國決心研製原子彈始於1955年初,也就是在第一次金門馬祖危機期間,美國多次威脅要對中國實施原子彈攻擊之後。1月14日,周恩來召集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地質部負責人劉傑、著名科學家李四光等,詳細詢問了我國核科學研究情況,核材料、核反應堆、原子彈原理等。15日,毛澤東主持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專門討論了發展原子能事業問題,正式作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

  隨後,有關機構相繼成立,各項工作協調進展迅速,原子反應堆、迴旋加速器、鈾礦選冶提煉、生產裂變材料濃縮鈾的氣體擴散工廠、引爆裝置、原子彈"內爆"法樣彈設計、羅布泊試驗場區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工作相繼展開並取得突破。1963年9月完成了原子彈圖紙設計。1963年12月24日成功進行了聚合爆轟中子試驗,1965年1月14日取得了合格的武器級濃縮鈾235。

  冷戰時期一貫敵視中國的美國一直密切注視中國研製原子彈的情況。從1961年開始,美國利用從臺灣起飛的U-2高空偵察機多次飛臨蘭州等西北地區,還利用間諜衛星拍攝了多處核工廠及核設施照片。1961年1月,美軍太平洋總部呈報華盛頓的報告中稱:中國可能在1962年底試爆原子彈,將在1965年擁有小型原子彈。曾擔任過肯尼迪顧問的羅斯回憶說:"中國將擁有核武器的消息把大家嚇壞了。"肯尼迪說:"60年代最大的事件,也許是中國試爆核武器。"1961年10月,肯尼迪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說,"中國一定會製成原子彈"。同時又無中生有地說中國有了核彈後"整個東南亞將被中國吃掉"。

  1963年1月22日,肯尼迪在國家安全會議上強調,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的重點就是對付中國。那麼,怎麼樣才能阻止中國擁有核武器呢?當時正值中蘇關係破裂,美國覺得可以利用,最好蘇美聯手,甚至採取軍事行動,迫使中國簽署核禁試條約,放棄原子彈計劃。一個巨大的陰謀行動開始了。1963年7月14日,美國特使哈里曼赴莫斯科,帶來肯尼迪對付中國原子彈的計劃。哈里曼問赫魯曉夫:是否願意採取"美國行動"或"蘇聯行動",阻止中國發展核武器。但哈里曼碰了一鼻子灰。赫魯曉夫拒絕把中國原子彈問題當做一個威脅,對與美國聯手的計劃也不感興趣。

  美國人歷來準備兩手。在企圖與蘇聯聯手對付中國核武器的同時,也研究了單獨破壞中國核武器計劃的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對羅布泊試驗場等目標由美國實施公開的常規空中轟炸,或由蔣軍實施空中轟炸,或實施祕密的地面襲擊,或空投特種兵破壞。在制定美蘇聯手行動計劃中,據透露,就有這樣一種建議:一架美國轟炸機和一架蘇聯轟炸機,一起飛到羅布泊上空各自投下一枚炸彈,其中一枚是核彈。

  與蘇聯聯手計劃告吹,單獨幹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和軍事風險,美國無可奈何,終於沒有采取軍事行動。中國的核武器計劃高速向前推進。1964年8月26日,美國發布了中國原子彈研製情況的特別預估,其中卻有兩個關鍵失誤:一是認爲中國原子彈不會在1964年,而會在1965年爆炸,所謂依據是:在包頭的一座鈈反應堆最快也要到1965年才能生產出足夠的供裝配原子彈所需要的鈈;二是中國首顆原子彈將用鈈並且是相對較爲簡單的"槍式"核彈,而實際上中國用的是技術先進、更爲複雜的鈾235"內爆式"核彈。1964年9月29日,美國國務卿臘斯克在新聞發佈會上突然宣佈:"中國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進行原子彈試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位於塔高103米處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終於爆炸成功。中國的歷史,從此增添了濃重而光輝的一頁。10月20日,美國情報官員說:"從中國核試驗的放射性雲的顆粒來看,中國原子彈的裝料是鈾,不是鈈。這種原子彈的設計,比我們廣島原子彈還複雜。" (木子網)
(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0,80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