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深藏不露 培養長子世襲接班
 
童蒙
 
2000年12月24日發表
 
【人民報訊】金正日1942年2月16日出生於白頭山地區前朝鮮抗日遊擊隊密營宿營地,1964年畢業於朝鮮最高學府——金日成綜合大學經濟學部政治經濟學專業。大學畢業後,金正日進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工作,先後擔任黨中央委員會指導員、科長、副部長、部長等職。

在1980年10月召開的朝鮮勞動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金正日當選爲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輿論普遍認爲,朝鮮勞動黨六大的召開最終確立了金正日作爲金日成主席惟一繼承人的地位。

金正日成爲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

1991年12月,金正日出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93年4月又當選爲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這兩項軍隊的最高職務在此前一直由金日成主席兼任。1994年7月金日成主席突發心臟病去世後,金正日成爲朝鮮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

國際輿論特別是西方媒體普遍認爲,金正日是一位富有神祕色彩的領導人。實際上,金正日自進入朝鮮勞動黨中央工作的幾十年來,一直緊隨在金日成主席的左右,父子二人經常一起下農村、到工廠、走學校、看部隊,這種特殊環境造就了金正日的「領導潛質」。儘管金日成主席的去世很突然,但金正日的接班卻按部就班,權力的交接和過渡平穩而牢固。

金正日擁有絕對權威並擅長外交

現在那些並不十分了解朝鮮真實情況的西方國家輿論也逐漸認識到:金正日是在朝鮮國內擁有絕對權威並擅長開展外交戰的新一代領袖人物。

在金正日領導下的6年時間裏,朝鮮內政外交的一系列新進展:通過修改憲法,金正日完成了國家政權領導人的新老更替,加強了國防委員會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新一代黨政軍領導核心,其本人在黨內和軍隊的領袖地位堅強穩固、不可動搖;外交上,在金正日的直接領導和親自過問下,朝鮮近年來頻繁展開外交攻勢,它和美日韓的關係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今年6月,朝韓在經歷半個多世紀後舉行了最高領導人會晤,隨後朝美又開始就導彈問題進行接觸。

金正日先後到過2200多個部隊單位視察

作爲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正日極其重視軍隊工作,經常不定期地前往全國各部隊觀看士兵的軍事操練。只要是涉及軍隊的工作,一切問題都必須經過他本人的同意。

據統計,金正日先後到過2200多個部隊單位和前沿哨所視察,甚至還在清晨的霧曦中親臨被朝方稱爲最前線的板門店軍事分界線北方控制區看望值勤的人民軍戰士。

據可靠消息,金正日在年輕時就熟練掌握各類作戰工具的使用,會開主戰坦克和戰鬥機,還非常喜歡在工作之餘練習實彈射擊,槍法堪稱上乘。

走近金氏一家

「他(金正南)很忠誠於他的父親,忠誠於他的國家。」——金正日養女李南玉

韓國媒體最近傳聞稱,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將培養他的大兒子金正男作爲接班人。據稱,金正日將像當初金日成培養他那樣來培養金正男成爲朝鮮未來的領導人。

韓國廣播電臺援引一名情報官員的話說,現年28歲的金正男最近被安排在朝鮮的公共安全部工作,這一舉動被認爲是金正日有意栽培金正男。不過,金正日現年才58歲,1994年因爲他父親金日成逝世才接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現在談接班還爲時尚早。

金正男曾遊學歐洲

金正男的生活歷程與其父親年輕時候很相似,他既過得逍遙自在,又隨時注意自己作爲朝鮮領導人後代的責任感。他到過俄羅斯和歐洲遊學,在1999年春,應金正日的要求回到國內,並開始學習如何擔任國家領導人。

日本廣播公司日前採訪了金正日的養女李南玉。李南玉從小就和金正男在一起,而且還隨金正男到日內瓦留學,她對金正男非常熟悉。當被問及對金正男的看法時,李南玉稱金正男與其父親有許多共同點,「他很忠誠於他的父親,忠誠於他的國家。」

金正男長相也像其父親,身體較爲圓胖,在公衆面前常常保持低調。李南玉在採訪中還出示了若干張金正男的照片,16歲的金正男身穿海軍軍裝的樣子,照片顯示出他在日內瓦留學和在平壤市郊打獵的場景,照片中的金正男都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金正男10歲時就到歐洲遊學,爲了安全起見,他的公開身份是朝鮮大使的兒子。一名教過他的老師回憶說,金正男的哲學學得很好。在1994年金正日當選朝鮮最高領導人時,金正男就被傳聞將成爲朝鮮未來的接班人。

  他是演員成惠琳的兒子

金正男的父親金正日是朝鮮已故前國家主席、勞動黨總書記金日成的長子,1994年金日成去世後,金正日成爲鮮鮮最高領導人。

成惠琳是金正男的母親,現年58歲。她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1948年,年紀輕輕的她隨同父母從韓國移居平壤,長大後曾當過演員,並嫁給一個物理學家。1967年,她改嫁金正日,並在1971年爲金正日生下一子——金正男。1983年,成惠琳開始在莫斯科生活,並很少回國,她的姐姐成惠琅也和她住在一起。
轉自(博訊)

(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3,37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