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我們還有救嗎?
 
2000年11月23日發表
 
【人民報23日訊】陳言先生的「北大的墮落」提出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該文的一個很自然的結論是北大的領導人要爲北大的墮落負責。我對此提出異議。我是北大的畢業生。我這樣說決不是護短。因爲北大的墮落決不是僅僅一個北大的問題。請問陳言先生提的所有問題可以對中國的所有高等學院都問一下的結果如何呢?難道清華大學在這50年來就沒有墮落了嗎?難道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就沒有墮落了嗎?仔細想一想之後的結果,可以說這些大學都是彼此彼此,半斤八兩。

我甚至想如果把陳言的這些問題對50年來的中國問一下的結果又會如何呢?北京大學五十年來沒有出現一個學術大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五十年來的北大沒有盡到一個現代大學應該盡的責任。那麼請問全中國在這五十年來出現了一個學術大師了沒有?這五十年來,中國的知識分子是臭到家了!

這五十年內倒是有幾個知識分子在全中國是揚名天下,幾乎是無人不知的。他們是姚文元,陳鉑達和張春橋。而一些在50年前已經成爲學術大師的馬寅初,傅雷,馬思聰,翦伯贊等人在這五十中的命運又如何呢?最近看到謝泳先生關於中國知識分子自殺現象的調查一文非常值得認真一讀.。他指出歷來中國知識分子沒有自殺的傳統。而在這五十年來已經有一大批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自殺了。他們自殺的原因都不是因爲個人有什麼過錯。他們都是因爲中國的環境已經不容他們能夠有自尊地活下去而自殺的。在這樣的大環境,大氣候下,請問中國能夠出現學術大師嗎?

在這五十年中確實出現了一些我們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思想家如張志新,林昭,遇羅克等人。他們是我們民族最優秀的兒女。可是想起他們的慘死,不要說那些儈子手,就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覺得無地自容。中國人就是這樣對待自己民族最優秀的兒女!就到今天他們的事蹟仍然不能完全公開。屠殺他們的兇手仍然逍遙法外

。說起出現學術大師,自然要聯繫到教育。所謂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明擺的是摧殘教育,消滅教育。大家都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青年是國家的希望。但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政府關閉了學校,然後當局挑動他們去鬥老師,去鬥老舍這些他們應當尊敬的學者,把他們往死路上趕。

一些陰謀家利用紅衛兵搞起借孩子的手搞借刀殺人的勾當。他們自己犯罪還不夠,還要把我們祖國的花朵,國家的希望一起拖下水。其目的是「錯誤人人有份」。結果是在追究責任的時候,真正的罪魁禍首逃之夭夭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把中國的億萬青少年引入歧途,其罪惡對中國的禍害無窮。個別野心家爲爭奪領導權竟然把全中國的兒童,青年拖下水,毒害他們的靈魂,斷送了中國的未來,其心之毒,真是常人難以想象!而這就是他們的所謂教育革命!

五十年來,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宣傳幾乎沒有停止過。可是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整整五十年內沒有在中國實行過一分一秒。難道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反對?事實明明白白,提出和反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就是同一個人。

最近讀林昭的事蹟,再一次使我回憶起災難的歲月。在中國一個人如果要堅持真理,就必須準備犧牲自己的生命。因此中國對真正的學術大師採取的辦法就是趕盡殺絕。象胡適這樣的大學者幸虧他去了臺灣,大陸怎能容得了他?在大陸的象張志新,林昭這樣的真正的知識分子也只能死路一條了。除此之外還能有別的結果?

因此,說到底不僅僅是北大的墮落,而是整個中國的墮落!日本人說中華民族已經淪爲劣等民族。這話雖然很難聽。但這確實已經成爲既成事實。日本對中國犯下了彌天大罪。但是,日本人卻成功地把自己扮演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而且不久非常可能成爲聯合國安理會的成員。日本人當然是優等民族了。中國打了幾十年的內戰。現在那些鼓吹「愛國主義」的精英們還要把內戰打下去。日本人最樂意中國打內戰,日本是中國內戰的最大收益者。應該請那些精英們掙開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現在還有什麼國家在打內戰?只有那些最最落後的國家才幹那種蠢事。中國已經遠遠落後於先進國家。再打內戰,中國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20多年前一部香港的電視劇,其中的插曲我只記得其中的一句說中國「昏睡百年」。我想這話不對。如果中國真的睡了一百年,什麼壞事也沒做,倒是要比現在的情況好得多。實際情況是中國在這一百年內吃了迷魂藥。不然怎麼會幹出連梅蘭芳都去參加「大鍊鋼鐵「、」吃飯不要錢「,接着又出現活活餓死幾千萬人的蠢事?在反右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把那麼多的中國最優秀的人才置於死地,這還不夠,還在各地出現中國人大批地殘殺自己的同胞,甚至吃他們的肉和心肝!幹這些荒謬絕論蠢事的民族難道還夠不上劣等民族嗎?墮落的中國人,可憐的中國人,我們還有救嗎?是什麼迷魂藥使我們昏了頭?

轉自11月21日 「北大新青年」作者多餘的人,原題爲:猛醒(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2,44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