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對互聯網「兩規」說不
 
2000年11月22日發表
 
【人民報訊】(博訊22日消息)幾個月前,中央開了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隨後《人民日報》發表了的 關於互聯網負面影響的評論員文章,無意間看到一個政府網站 BBS暫停運 行的公告,長期在中國政治環境之下形成的一葉知秋的政治嗅覺告訴我: 政府要管制互聯網。果然間,早已籌劃的多項法規政策連續出臺,颳起了 互聯網上的暴風驟雨。

  按照中國的作法,政策的出臺總是要歡呼。比如,政策的制定如何必 要,出臺的時機是如何及時,政策所反應的利益是如何正確。果然,政府 有關部門在作這些政策「秀」,官方的報紙也編輯出一些學者的擁護「秀」。 按照慣例,遲早還要有一些網民的熱烈擁護才算圓滿,估計這些早已經在 考慮並且可能正在編輯之中。

  但是,無論這些政策有多少正面的效果,其諸多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作爲網民的一分子,我不會歡呼。相反,倒不能不引起許多的思考。

  互聯網作爲新技術和新傳媒,不可避免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種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從經濟到社會到政治。經濟方面不必多言,中國 希望藉助信息技術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因此歡迎互聯網的發展。由於 互聯網的非中心性和交互性等本質特徵,因此它在社會和政治方面最的影 響,就是社會溝通更加自由和快捷,因而有利於社會自由和民主的發展。 無疑,現在的中國官方在這個方面持矛盾的甚至是牴觸的態度,這次互聯 網的政策風暴是這種矛盾心態的集中表現。

  應該說,中國現在的輿論狀況是不能令人滿意,自由和民主都存在着 相當的問題。推進自由和民主建設是現代化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中國變 成真正強大國家的最根本的保證。在如何推進自由民主建設方面,的確存 在着種種難題。對於中國這樣的落後的大國,在錯綜複雜的國家形勢下, 不能不考慮包括穩定在內的種種因素,以保證經濟能夠持續的發展。因此 一步到位式地自由與民主方式,對於中國是可望但不可及。因爲其中的衝 擊和代價比較大,落後的中國應當盡力避免這樣折騰。比較切實可行的方 法就是逐步推進民主建設。

  互聯網恰恰是這種逐步推進的一個非常寶貴的技術工具。它從技術上 上將中國的民衆分爲兩個部分,網民和非網民。這種區分在相當長時間 (估計20年)中存在。這種區分的一個重要的社會意義就是爲民主自由的 推進提供了可以操作的臺階。其基本點就是:一方面政府保持原有的謹慎 所傳媒政策,社會中大多數人仍然受這個遊戲規則的約束。另一方面政府 對互聯網的社會影響持寬鬆的和樂觀其成態度。網民隊伍在相當時間內只 是社會中的少數,他們在一定範圍內率先享有新技術帶來的自由和民主。 即使有一些問題,也因爲網民數量不影響到全局。比如目前而言,網民只 有人口的 1%,影響有限。說得極端一點,也就是一個網上的「香港」而 已。網民在經濟教育等各個方面比非網民有事實上的優勢,他們運用新技 術享受更多的自由民主有其合理性。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網民隊伍的擴大, 這種自由民主比較自然地推進到全社會,社會的振動比較小。

  爲了中國經濟改革的順利推進,我們曾實行不得已而爲之的價格「雙 軌制「,我們也有局部的經濟「特區」上的探索。今天,網絡在技術爲我 們的社會變革提供了很理想的「雙軌制」和「特區」,爲什麼我們不能很 好地加以利用呢?

  很遺憾,最近的政策風暴中未看到這種趨向。政府政策造成的印象是: 在經濟方面接納互聯網,在政治和社會方面控制互聯網。這種政策看上去 似乎很高明,但是主觀上的一廂情願並不能代表客觀上的實際效果。互聯 網的影響是整體的,矛盾的政策只會妨礙互聯網的健康快速發展。互聯網 將是信息時代的整體標誌,也是一種先進的文化,我們應當順應歷史的潮 流,充分正視、重視、發展這種文化。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具有很強的軍事上的功能。古代中國的統治者或 許害怕百姓作爲反抗的工具,因此將它的主要功能引導到製作爆竹上。爆 竹業發達了,其能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然而,西方列強最終用火器打開 了中國大門。21世紀是信息的世紀,互聯網將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工具。我 們要從互聯網的本質去開發互聯網的功能,而不是主觀的想法強加互聯網。 政府所擔心的是互聯網成爲批評的工具,而歷史教訓所擔心的是將互聯網 扭曲成信息時代的爆竹。

  互聯網需不需要管理?官方說互聯網需要管理,所以我們的辦法的是 正確的。甚至人民日報還援引美國、加拿大的網絡管理法律,爲新近出臺 的中國互聯法規辯護。其實,問題不在於要不要管,而在於管什麼和如何 管。如果引用美國例子,這種援引無疑是在打自己的嘴巴。美國是一個不 能立法限制言論自由的國家,甚至臭名昭著的新納粹在美國也可以存在。 這與中國的互聯網內容管理完全是兩回事,是兩種不同方向的管理。

  互聯網需不需要依法管理?官方說法規的出臺,爲管理互聯網提供了 法律依據。然而,國家的法律、法規,是管理上的很高層次,也是很宏觀 的。法律法規的權威性,要求非常縝密和成熟。但是,中國的互聯網在世 界上和落後的,世界上包括先進的國家都很少有上升到這個層次的,中國 這種法規政策上的超前性,究竟是反應我們在政策上的高明,還是政策上 的急躁?應該看到,中國的法制建設很落後。一個區區的物質世界的《新 聞法》,從80年代到現在仍然不能出臺,而對網絡世界的新聞管理到先出 臺,其中難道合乎管理的規律嗎?管理當然需要有法可依,但如果法規本 身有問題,還不如沒有法規的好。

  管理一定要政府法規嗎?即使是互聯網的管理,也不一定是政府的法 規。管理有多種多樣的形式,除了政府的管理,還有網站的以及網民的自 律。其中比較合理是網站的自身的管理規則。就 BBS而言,由於性質和傾 向不一樣,各種 BBS之間的管理規則不必相同,也不應該相同。比如政治 性質的BBS與娛樂性質和體育性質的BBS,怎能用同樣的規範?又比如,人 民日報這樣官方報紙的BBS,與一般社會網站的BBS,也應當有所區別。門 戶網站成千上萬人的 BBS,與個人網站的親朋好友的留言板,豈能用同樣 的規則?所以不同的BBS性質,不同的網站特點,不同的BBS規模,不能用 同一的規則去規範。

  對BBS的限制合理嗎?開辦一個BBS需要如此衆多的手續,如此苛刻的 條件,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BBS 有衆多的性質,其實中國政府所敏 感的也就是政治性質的BBS,有必要對所有BBS 都提出政治性質BBS的要求 嗎?這完全是泛政治化的。BBS 有不同的規模,人民日報、門戶網站等影 響很大BBS值得注視,而規模限制的特定的BBS就沒有必要這樣小題大做, 至於個人的一些 BBS完全不應該干預。現實中,政府對大衆傳媒控制,但 不見得要用此道去規範大學食堂旁邊的留言板(那也是 BBS),更不能去 管個人丈夫給妻子的留言簿。按照新近法規 BBS的開辦條件,大概中國只 會留下那麼幾家 BBS。互聯網本意是降低了民衆表達意見的門檻,可是新 的規定硬是強迫百姓不能點燈。

  要把 BBS變成大衆浴室嗎?有帖子說水木清華的要持證件登記了,實 際上就是實名制。加上網站對IP地址的記錄以及 ISP對電話聯線的記錄。 這些還要拷貝向有關機關提供。如果這些措施都嚴格實施,BBS 實際上成 了天體浴室。洗澡的人被窺看總是令人尷尬和不安的。人們喜歡 BBS的匿 名,絕大多數並不是胸懷叵測,而是匿名提供的自由和便利。這實際上成 爲BBS的一種文化生態。如果真的要改變這種生態,可能就是改變BBS本身。 如果所有的BBS都要作這樣的登記,還不如關閉BBS的好。

  這些政策無不以國家安全爲上方寶劍,而對互聯網實施管制。其實, 在更多的時候國家安全只是一個大帽子。國家安全當然重要,但不是什麼 都可以貼上此類標籤。就普通網民而言,一介草民,連外圍的機密也接觸 不上,許多應該知道的東西在國內的輿論體制之下,都不能知曉,何來的 危害國家安全?真正能夠危害國家安全的,只有極少數重要的人士,但他 們已經有特殊的規範約束。就安全本身而言,安全總是相對的,從來就沒 有絕對的安全之說。現代的情報從公開的媒介上搜集是基本的方法之一。 更多的時候,這不是媒體之過,而是蒐集方的高明,就象從砂子之中提煉 出黃金一樣。除非關閉網絡,否則網絡就是有相當的信息是安全淘金的砂 子。如果言論自由就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那麼美國就是世界上最不安全 的國家了,但這不是事實。封閉的安全並不是真正的安全。

  「健康」發展又是一頂大帽子。無需諱言,網絡上亂七八糟的東西不 少。不過這些東西都是現實世界的反應,也不見的比現實世界多。而且, 中國互聯網在世界處於倒數的位置,網民普及率只有 1%。很顯然,中國 互聯網當務之急的發展,首先是規模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過多的限制, 就是妨礙互聯網的發展。比如,那斯達克股市的中國網站在相關政策出臺 之後的應聲而倒,無疑是對互聯網公司的極大刺激,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積 極性和未來前提的預測。比如,衆多網站服務的限制,使得網上的世界不 精彩,網民就沒有上網的熱情。沒有了網民,就談不上網絡的發展。就中 國網絡目前的狀況來說,需要的是發展。而沒有發展,何來「健康「發展。 退一步說,那些沒有實施中國式管理的世界上的網站,難道都是」不健康 「的嗎?如果感覺到世界上自己是唯一」健康「的,那麼在心理學上恰恰 說明自己的心理」不健康「。中國曾經由於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原因,沒有 充分把握二戰之後的新科技革命的機遇。如果中國再次錯過信息化的發展 良機,這些互聯網政策要承擔歷史的責任。

  政策的出臺,衆多的網站表示歡迎。這裏無需懷疑他們的本意,但的 確在字裏行間發現他們的態度的差異。很明顯,規定對一些網站有利,而 對另外一些網站則不那麼有利。例如關於新聞來源的規定,就會使得官方 網站與非官方網站處在不平等的位置。這個規定,實際上使得商業網站至 多成爲一張「文摘報「之類,發展餘地縮減了。而一些小的商業網站,更 是沒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