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中國人熱乎什麼
 
2000年11月11日發表
 
【人民報訊】美國又在選總統了。與往常一樣,國內大小傳媒都熱乎地報道着兩位候選人誰爭先,專家們都分析着戈爾小布什誰會最終入主白宮,而美國人在選舉中又加入各種"佐料",如爲了顯示人情味,選舉人紛紛表演長吻短吻之類,也使全世界看得津津有味。

美國是超級大國,它的一舉一動影響世界,總統選舉自然更是如此。然而,在看熱鬧之餘,我們不禁要問: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爲何如此關注美國大選?

今年11月7日,美國人將用手中的選票,把戈爾和小布什其中的一人送進白宮。美國人的選擇,爲世界所矚目,也爲中國所矚目。

在今天這個相互依賴日深的世界上,大國的興衰影響決不會只限於其國內,美國就更不必說了。一個惟一的在各方面遙遙領先的超強的美國如何運用它的力量,奉行什麼樣的哲學,對世界其他國家的人都有利害關係。

中美關係的走向

關心美國大選,首先我們關心的就是中美關係的未來。

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臺灣問題,1996年李登輝訪美,中美關係的前景一度讓人擔憂,在中國作出強烈反應後,克林頓與國會算是認清了中國在統一問題上的底線。

此外,戰區導彈防禦計劃(TMD)與NMD(國家導彈防禦計劃)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9月1日克林頓宣佈將由下屆總統對部署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問題做出決定。克林頓說:「應該考慮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給亞洲的安全帶來的影響。」他強調不能刺激從中國到南亞存在的核力量。

NMD主要針對俄羅斯和中國,因爲美國知道只有這兩個國家才有可能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到了2005年後,預計俄羅斯將融入西方體系,可能會真的與美國一起建造NMD,果真如此,NMD的矛頭所指就再清楚不過了。

戈爾與小布什目前在NMD問題上表現謹慎,但是普遍認爲,NMD已箭在弦上。

中美經貿往來是中美關係的穩定因素。克林頓在10月10日簽署了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地位的法案,中美貿易在未來幾年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美國的製造業與金融服務業期待大舉進入中國,而中國的輕工、紡織產業也要更多進入美國,據專家估計,今後,中美兩國間的經貿磨擦不會因爲中國入世而減少,反而會更加劇烈,中國經濟進一步高速發展必然面對市場空間的壓力,中國爲加入世貿定下了開放經濟的具體的時間表,中美兩國爲維護本國利益,勢必採取更多非貿易壁壘,兩國領導人的政策傾向因此會變得更重要。

朱總理8月4日在北戴河會見了美國一個民主黨參議員裏德時曾說:「你們兩黨的黨章我都看了,對中國的政策都不怎麼樣,都有不正確的地方,所以我們也不期望誰上臺會好一點,誰做總統會有大的變化。」這種態度說明中國官方心態平和、靜觀其變。

身邊的美國文化

除了麥當勞外,離我們生活最近的「美國製造」就是好萊塢大片了。

在選戰進入白熱化之時,戈爾與小布什先後對好萊塢和美國文化的日益傾向暴力、色情和粗俗的現狀展開了攻擊。據一個民間組織統計,一個美國人在成年以前,要在電視和電影上平均看到3萬個以上的暴力或色情鏡頭。好萊塢內的有識之士也對這種狀況表示了憂慮。

目前,美國大片已經成了中國電影放映業的生命線,根據中美世貿談判,美國電影包括電影放映業即將大舉進軍中國,大片數量有可能從每年10部增加到30部,拋開這對中國電影產業的影響不說,美國電影中的那些爲正統的美國人所不齒的東西,不可避免地要在中國傳播,中國大衆文化的粗俗化與美國電影傳播的因果關係是個不容易說清的大問題。

美國電影在其國內還是執行分級制的,而在中國,盜版光盤打破了所有禁忌,已經成爲中國城市居民文化消費的一道大餐,任何一部美國電影在上映一週後,國內就有盜版上市,可以說,基本同步了。

新總統不大可能影響好萊塢的製片人,不過,美國人對自己文化的嚴肅批評確實值得我們注意。

互聯網的前景

戈爾曾吹牛說,互聯網是他發明的,他想樹立自己是高科技中人的野心昭然若揭。

不過美國近10年的經濟強勢確實與自里根上臺以來,美國力主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決策關係重大,而克林頓與戈爾執政時,大力發展「信息高速公路」,戈爾還掛帥主推「數字地球」工程,也成爲美國在西方世界經濟一枝獨秀的原因。

現在,美國雖然在技術上仍然主導着互聯網,但是,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在美國以外已經逐步有趕上甚至超越美國的勢頭,中國的上網人口目前只有美國的1/10,但是,據估算,5到8年以後,就會超過美國,就像中國的手機用戶已經超過美國一樣。

互聯網的力量使不少留學美國的中國人回國尋夢,互聯網的發展是中國追趕發達國家的一次歷史機遇。但是,互聯網同樣潛伏着危險,克林頓在他任內的惟一一次中國之行中,執意參觀了中國學生上網的情況,並在回國後說,互聯網是中國向世界打開的一扇門。請讓我們關注,如果「數字副總統」戈爾轉正,他將怎樣利用互聯網爲美國的利益服務呢?

亞裔與華人

華人在美國早在70年代就已有了「模範少數民族」的稱號,但是,去年的李文和案,讓在美華人包括亞裔人士痛感自己政治地位的低下。

總人口已經超過1000萬的亞裔,在這次大選發出了一個強硬的聲音,一個名爲「80:20」的組織9月聯合華裔、日裔、朝裔和越南裔美國人的社團組織,他們希望八成的亞裔人口能夠跟隨這個組織的決定發揮集體的力量,因爲過去亞裔的選票分散,結果使他們的聲音都被忽略了。

在分析了兩黨對亞裔的政策後,他們鼓吹,亞裔選民應集中把選票投給民主黨的戈爾,在克林頓的任期內,他所任命的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官員是美國曆史上最多。

雖然仍很難說,「80:20」組織的呼籲能有多大成效,亞裔真正改變自己在美國政治中受到歧視的地位,取得猶太裔那樣的角色轉換的成功,還需要長期的努力。

10月7日,小布什的弟弟尼爾·布什訪臺灣,其部分用意就是爲小布什拉票,目前估計在美臺灣移民有150萬人,而在臺灣的美籍華裔人口就有約8萬。

代議制的活報劇

美國建國曆史雖短,但卻是代議制政體的老祖宗,它的建國比法國大革命還早了13年。其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思想,保證了美國以不斷的內部改良,避免了激烈的權力爭搶給社會帶來的破壞和影響,使到目前爲止的53屆政府都能平穩地過渡,爲美國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研究美國,大選是一扇窗。

每一次總統競選中各位候選人互相揭短、攻擊,除去涉及個人的之外,多數都是對政治和社會弊病的審查,其所指出的問題的切中要害和批判之尖銳,不亞於來自基層憤憤不平的羣衆的批評。

正如瑞典著名社會學家古納·米爾達在他的名著《美國的悖論》中寫道的:「如果說全世界都充分了解美國的腐化現象、有組織的犯罪和司法制度的弊病的話,那不是由於其特別邪惡,而是由於美國人自己愛宣揚缺點。」

美國人走在世界的前邊,它曾面對過的問題,世界其他地方也或早或晚地會遇到:男女平等、環境污染、國家安全、產業升級,高科技發展,體制建設,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大選中的美國人關注的焦點,對發展中的中國不無借鑑意義。

本世紀以來,美國人是這個世界的大多數規矩的制定者,從國聯和聯合國,到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貿世貿,而中國經濟又在謀求儘快與世界慣例接軌,按人家的規則遊戲,又怎能不去了解這些規則的實質呢?/《中國新聞週刊》(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0,56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