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目睹周恩来陶铸罢宴
 
2000年10月5日发表
 
【人民报讯】
   陶铸罢宴的佳话,传遍神州大地,有口皆碑,举国称赞。据我所见,陶铸不光罢宴,而且还要把设宴人训斥一番。1960年9月,我们到广东省化州县的龙首乡,看望在抗旱救灾中有功的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那时,“大跃进”的灾难已充分暴露,而且到了连穿衣吃饭都成问题的地步。为了挽救危局,省委提出“共赴国难,准备吃苦”的口号,并规定不准大吃大喝,不准用公款请客,半年内不准吃猪肉。可是,我们的汽车刚刚看到龙首乡的村庄,就发现村口站着密密麻麻的人群。陶铸同志刚一下车,人群里便爆发出一阵“欢迎陶书记前来视察”的呼喊,陶铸同志的脸色一下子变成铁青,很不高兴,但在群众面前,他强忍怒火,说:“我们绕过去,从别处进村。”在前来欢迎的县社干部指引下,我们进到乡公所。没想到,乡公所的办公桌上,堆满了香蕉、橘橙、菠萝、糖果……看到这些,陶铸同志扭头就走,根本不肯进屋。尾随在后面的县社干部,正好跟陶铸同志迎面相撞。陶铸站在院子里,县社干部围了一圈,满脸怒火的陶铸终于说话了,他对县社干部大发雷霆,说:“同志们,现在是国难当头,省委号召共赴国难,准备吃苦。你们这样搞,劳民伤财,不符合省委精神。像你们这样搞,会亡党亡国的。……我知道,这不是群众搞的,是你们县社干部搞的。你们搞成这个样子,叫我怎么立足?你们要向群众检讨,并且要订出改正措施。不得到群众满意,不能离开龙首”。陶铸拂袖而去,直弄得前来迎接的地县干部尴尬万分,下不了台。这天夜晚12时,地委书记孟宪德同志召集了电话会议,说明陶铸同志要到各县视察,各县一律不准列队欢迎,不准设宴招待,伙食标准坚决按省委规定办事,不准买大鱼大肉,只准炒青菜豆腐。因为有了这次电话会议,我们在湛江地区将近一月,“去了十多个县,再没有列队、设宴之类的事儿发生。

  我还经历过另一种形式的罢宴。

  那是1958年7月,周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若。周总理的工作精神,历来为全党所钦佩。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见周总理那样繁忙,那样不知疲倦地操劳,过意不去,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决定设宴送行。客人中除了周总理以外,还有他的两位随员,再就是我们三位记者。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炊事员。名日酒宴,跟时下的美酒佳肴相比,只能算是瓜菜代。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还是说话了。——他慢条斯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县委的司务长。党向民激动地站起来:“总理,这怎行?说好了是我请客的啊!”“什么你请客?还不是县委出钱?”

  党向民热泪盈眶,坐在旁边的记者们对周总理的言行赞不绝口。

  自掏腰包,这就是周恩来总理的罢宴方式。

  以上两宗,是我的亲身经历。近日看报,看到朱镕基罢宴的消息,尽管没有亲临其境,但我确信不疑。

  朱镕基怎么罢宴呢?

  报上说,朱镕基总理开完会,被主人带到宴会大厅,他穿过摆满了美酒佳肴的不下百桌的酒宴大厅,来到他所应坐的首席座位,但他没有就坐,而是走到宴会大厅的一个角落,要设宴人在这个角落里另摆一桌,由他和他的秘书吃工作餐。——朱镕基,不愧为新时期的新领导,他罢了宴,又没有给主人太大的难堪,既恪守了温良恭俭让的民族美德,又执行了不准大吃大喝的“生活准则”。报上还说,由于朱总理不肯就坐而只吃工作餐,致使上千宾客都不吃酒宴,朱镕基这一手真是高明。

  如果,各个部委办都有这么一个朱镕基,我相信,中纪委的反腐倡廉的诸多文件,也就可以省却了,起码可以把反腐部分的“反对大吃大喝”、“不准公款请客”的条目删节下来。

  如果,我们的各省市,各地区,也都有那么一两个陶铸,我相信,“革命小酒天天醉”的民谣,也就没有了市场。说不定,民谣作者会发表声明:“革命小酒天天醉”作废,请扔进垃圾堆。

  如果,我现在还在新闻单位的领导岗位上,我将发布一道命令:

  各记者站同仁注意,如果发现有谁罢宴,都请及时写成新闻稿件,迅速发来,保证立刻见报。

  可惜,我已离休在家,只能发发议论,说些空话而已。
(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气:12,04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