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黑社會組織特別報導
 
2000年10月25日發表
 
【人民報訊】世界日報25日專題報道:大陸「黑幫」重振旗鼓 百萬「兄弟」縱橫江湖. 採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國際化程度日益提升 與境外黑社會掛鉤聲勢坐大 臺「四海幫」總部擬遷上海

南京大學教授蔡少卿指出,中國大陸黑社會犯罪日益猖獗,估計目前大陸黑社會成員至少一百萬人左右,臺灣的「四海幫」還計劃將總部遷往上海。

此外,中國大陸公安部專家也指出,大陸黑社會組織內部已開始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朝智慧型犯罪手法發展,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與境外黑社會組織聯手犯罪的案件也不斷增加。

當局不願公開承認

蔡少卿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訪問時指出,在中國大陸銷聲匿跡數十年的黑社會組織,近年來不僅重現江湖,其犯罪活動更是日益猖獗。雖然北京當局仍不願公開承認黑社會組織存在,僅以「帶有黑幫團夥性質組織」稱呼黑社會組織犯罪,但中國大陸公安人員私下認爲,最近的湖南常德運鈔車搶案,即是大陸社會犯罪升級的最新標誌,以張君爲首的犯罪集團,已具黑社會組織特徵。

盲流入城鋌而走險

專門研究大陸黑社會問題的蔡少卿認爲,中國大陸存在黑社會組織,只是警方不願承認或不願意直呼「黑社會」而已。蔡少卿指出,黑社會組織捲土重來,與大陸農村盲流湧入城市,在城市找不到工作,迫於生活加入黑幫,有極大關連。例如,扒竊爲主的「新疆幫」,詐騙爲主的「貴陽幫」、「安徽幫」,盜竊爲主的「蘇北幫」,搶劫爲主的「東北幫」,盜賣車船爲主的「溫州幫」。

延續地方暴力文化

另外,根據中國大陸公安部針對湖南、湖北的調查指出,部分黑社會組織與當地傳統暴力文化有關,或延續封建社會幫會發展,如過去的「青紅幫」,主要在長江中下游活動,湘西土匪在幾次清匪後還隱密延續等。

港澳臺灣幫派登陸

近年來,受到港澳臺地區黑社會勢力滲透和影響,大陸黑社會組織出現跨地區多幫派聯合行動,以及與境外黑社會組織聯合。蔡少卿指出,香港的「十四K」有十萬人,澳門的「和東安」有二萬人。臺灣的「竹聯幫」和「四海幫」都有十萬人。近年來,他們利用旅遊探親商貿合作投資辦廠途徑,進入大陸發展。最猖獗的是臺灣的「四海幫」,六個骨幹分子四個到了上海,計劃將總部遷到上海。

福建頻傳跨國綁架

福建省公安廳警令部專家陳有芳指出,國外以及臺港澳黑社會組織往大陸滲透力量不斷增強,大陸本土的黑社會向他們學習和聯手做案。以福建爲例,福建省的黑社會組織以走私、偷渡和國際綁票聞名。據統計,近幾年福建沿海由黑社會走私假幣流入大陸內地,至少在一、二百億元人民幣之間,查獲的安非他命案卅多起,一千多公斤。一九九三年以來,福建發生跨國綁架案達五十多起,都是境內外黑社會組織犯罪的典型。另外,盤踞美國紐約的華裔「福青幫」,每年至少有十萬個福建人被他們安排到美國。

狄紹偉集團像公司

根據中國大陸公安部的內部調查,大陸黑社會組織已開始仿效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比較典型的是四川省宜賓縣的「狄紹偉集團」,制訂有「員工手冊」共四章十七條,除規定成員的衣着、禮儀、行爲等,對違反組織利益或規定者,則予以種種嚴刑處罰。此外,大陸公安部門也發現,大陸黑社會組織成員有年輕化趨勢,有些還進入校園。湖南嶽陽就出現一個以十一、二歲在校中小學生爲主的「寒血黨」,專門潛入機關單位行竊。

武器量多裝備精良

在武器來源及裝備方面,中國大陸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人員指出,大陸黑社會的武器來源十分豐富,裝備也越來越先進。起先,他們多用獵槍、自制的土槍或搶來的槍枝,現在隨着組織的財力膨脹,購買走私進口的槍枝成爲風氣,有些槍枝還是北京當局賣給他國,迴流到大陸黑社會手上。目前中國大陸槍枝走私最嚴重的是東北和西南地區。每把槍的價格則從一百多元人民幣到上萬元人民幣不等。

一旦得手遠走他方

中國大陸公安人員還發現,大陸黑社會智慧型犯罪程度升高,在做案前考察現場、脫逃路線,並準備多套選擇方案,一旦得手,便藉助良好的交通工具,迅速逃離現場,逃到他省或海外。例如,福建建陽某黑幫頭目呂偉,在案發後迅速逃亡到北京,往來於北京、上海等幾十個城市,使得中國大陸警方追捕時大費功夫。

企圖顛覆北京政權

大陸黑社會組織犯罪主要爲了錢。不過,大陸犯罪專家發現,有些大陸黑社會組織還從事非法政治活動。例如上海、湖南、廣西等地的「中國黑手黨」、「梅花幫」、「羣龍幫」等黑幫組織,企圖顛覆北京政權,製造影響國際的政治事件。

官匪勾結司空見慣

大陸黑社會日益猖獗,大陸公安一波波「掃黑」行動卻未能收效,對此,蔡少卿坦言,「警匪勾結、官匪勾結在中國大陸早是公開的祕密」。他說,大陸黑社會非常注重與官方的關係,北京當局欲有效掃除黑社會,首先必須與反腐敗結合,除掉黑幫的保護傘。(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0,85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