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天安門母親運動蓬勃開展
 
劉青
 
2000年10月2日發表
 
【人民報訊】今年四月清明節前,斯諾夫人前往睽別十年多的北京,爲埋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的斯諾先生掃墓,同時也要探訪「六四」難屬的代表丁子霖。斯諾先生三十年代西行漫記一書,爲中國共產黨敲開了讓世界了解和重視的大門,而七十年代中美建交中也有斯諾的作用。毛澤東稱斯諾是唯一無話不談的國際朋友,現在的中共領導人更推崇斯諾是國際友人的楷模,有關斯諾的兩部影片正在中國緊鑼密鼓拍攝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斯諾夫人和兒子在人民大學門口遭到警方攔阻,便衣警探成了他們無法擺脫的影子,而丁子霖則被警方阻擋困禁於自己家中。在校門口巧遇斯諾夫人的另一難屬代表蘇冰嫺,事後卻遭到警察抓捕審問。這些情況成了那幾天中國的重大新聞,衆多的國際媒體持續追蹤報道。在世界的注視下如此粗暴悖逆情理,對待的還是中共口口聲聲稱頌的老朋友,令斯諾夫人和家人深感寒心、蒙辱和困惑。作爲「六四」難屬母親的丁子霖和蘇冰嫺,雖然有中共政權下超過半個世紀的生活經驗,但幾代中國人尊敬的老朋友遭到中共政府如此對待,依然有如惡夢似的迷幻和難以壓抑的憤懣。中國人權收到的丁子霖和蘇冰嫺的這兩篇文章,就是記錄講述的她們與斯諾夫人的這段經歷。

中國政府密佈警探跟蹤和阻擋斯諾夫人,使之不能會見並向「六四」難屬表達同情、關愛和尊敬,無非是企圖壓縮影響使人們淡忘那一血腥慘案,這可以說是中國政府對待「六四」一貫的既定方針。但是今天人類已經走進了信息時代,擴散在全世界的「六四」血案信息更是覆水難收。更何況,大量的「六四」難屬、傷殘者和各種受害人,無懼艱難、威脅和迫害,堅持追究罪責公開真相討取公道。他們的正義之舉得到世界上廣泛的同情幫助,包括人權組織、各類團體和各方面人士。就是急於與中國加強和擴展經濟貿易的美國等民主國家,也時常在輿論的壓力影響下,要求中國公平解決「六四」。顯而易見,想將「六四」雪埋起來,企圖讓人們淡忘甚至遺忘,肯定是徒勞的。目前正在全世界推展的天安門母親運動,就是「六四」不但不可能遺忘,而且將以更爲穩定的有效的形式,爭取「六四」慘案得到公正解決的有力證明。

天安門母親運動是以丁子霖、蘇冰嫺等死難者的母親,以及「六四」傷殘者方政等慘案直接關係人爲主體的民衆運動,目的是爭取公開悼念「六四」的權利、接受國際國內人道援助的權利,要求停止對難屬的迫害、釋放因89民運仍在押的政治良心犯、調查公開「六四」真相併追究罪責。這個運動更深一層的意義,不僅是「六四」慘案的相關人員得到公正和賠償,還要通過「六四」慘案的解決建立起中國官員承擔責任的制度,阻止政府任意採用血腥暴力卻逍遙法外情況繼續發生。母親運動是當今世界爭取正義與和平的重要部分,發源自阿根廷的數以百計被殺害者的母親們,她們平和而堅韌不拔的追求公開真相獲得公正,爲世界上情況相同的母親們創造了有力的形式。現在母親運動已經遍佈全球,包括亞洲的菲律賓印尼等人民遭受過大規模血腥屠殺的國度。天安門母親運動是世界母親運動的一部分,通過「中國人權」等組織的聯繫和幫助,天安門母親運動已經與全世界的母親運動有機的組合起來,阿根廷、菲律賓、印度、印尼、韓國、緬甸等國的母親運動,以及亞洲地區母親運動,都與天安門母親運動有了聯繫和相互支持。

天安門母親運動目前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尤其在香港更是進行的內容豐富有聲有色。6月4日開始運作的天安門母親運動網站:FillThesqure.org,已經收到二千多人的簽名和支持。人權組織「中國人權」和「國際特赦」,將支持協助天安門母親運動的開展,正式列入本組織的工作計劃。還有衆多的人權組織和其他團體,如國際筆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等等,也都是天安門母親運動的熱情參與者。「中國人權」等組織印發的明信片,是寄給中國領導人抗議迫害難屬支持尋求正義的,也獲得了非常熱烈的響應和巨大的需求,截至六月份已經分發約二萬五千張。國際媒體對天安門母親運動及「六四」難屬遭受迫害,以翻譯原文、報道、評論的方式進行了廣泛報道,使國際社會和中國社會有了具體深入的了解與深切關注。在「六四」慘案的歲月越去越遠,較爲年輕的人大多不知道或者不大清楚「六四」的情況下,香港人權團體甚至舉辦「六四」資料的教育活動,並且得到當年僅只十來歲學生的熱烈呼應和參與。此外衆多形式的開展母親運動和悼念「六四」的活動層出不窮,如派發傳單和抗議明信片、編演「六四」戲劇、舉辦研討會議、召集抗議活動等等,使母親運動充滿了活力、內容和堅決討取公道的決心。中共當局類似阻擋斯諾夫人看望「六四」難屬的行徑,不但必然招致丁子霖蘇冰嫺等人的揭露,也必然使母親運動的發展更加堅定穩固。從人類的歷斯可以斷言,哪裏有迫害哪裏就有抗爭,迫害越橫蠻卑劣,抗爭也就越堅韌有力,這才是人性顛撲不破的道理。(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9,28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