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資深媒體人驚人分析:何衛東和林向陽「落馬」是暗渡陳倉
L.J.
2025年4月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2025年4月6日,資深媒體人郭君在《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兵不厭詐。目前情況下,何衛東和林向陽是真的落馬了,還是隱身去執行更重要的機密的軍事行動計劃?這種可能性是需要認真對待和慎重思考的。
郭君在節目中表示,對中共軍隊將領的大面積清洗的這個消息,我持懷疑態度。這裡面有很多不符合邏輯的地方。
第一點,現在外界大部分人分析,前提是認定了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何衛東、東部戰區司令林向陽這些人確實被清洗了。但目前中共官方還沒有確認,在中共官媒中,何衛東和林向陽名字都還在上面,沒有拿下去。
第二點,是現在全球局勢的發展,其實對中共去武力統一台灣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窗口期,而習近平並沒有面臨即時的任何危險。那麼為什麼要在現在這個階段,去大規模清洗軍隊呢?對中共來說,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確實時間並不多,大概最多也只有兩年多的時間。如果現在中共大規模清洗是真實的,那習近平要換上一批前線的最高司令官,很可能來不及和部隊進行整合。
為什麼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首先是美國的情況。美國的國力正在下降。川普政府正在採取強有力措施,挽救美國的財政。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就是主權債務的利息支付,如果超過了軍費開支,等於是宣告這個大國的實力將急劇下降。美國去年的利息開支,正式超過了國防預算。今年的情況還很難說,如果沒有辦法大規模減小這個開支,美國的利息開支必然超過國防預算,這是經濟上的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美國國內政治的大分裂。川普政府的所有預防性的措施,可能都會遭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反對派仍然十分強大,美國社會的撕裂現在是越來越嚴重。
第三,美國仍然需要維持在歐洲、在烏克蘭、在中東的力量,短期內歐洲的軍事重建不可能有很大的成效。
第四,川普政府的一系列外交和貿易措施,很可能會造成和盟國之間的不和。包括和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的各國,北約的反應能力和快速反應速度,可能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戰爭依靠的是經濟,準確地說是依靠製造業、軍工企業和造船業、武器製造等等。美國現在醒悟過來要加強這方面的力量,但目前來說在製造數量上,中共是大幅度領先的。比如說製造軍艦,中國製造能力現在超過美國一二百倍。當然美國正在想辦法,而且也在武器的智能化上面努力,但這有一個過程需要時間。
第五,是台灣內部的矛盾很大。立法院大幅度削減軍費開支,消減行政部門的開支,而且很多台灣人是不願意打仗的。所以在政治上,在民意上,台灣對大陸的政策都會受到很大掣肘。
第六點,就是習近平本人的問題。到2027年中共二十一大的時候,習近平將要面對第四任期,第三次連任了。
如果習近平對台灣問題還沒有任何動作,國內經濟又出現停滯甚至衰退,他本人的政治生涯可能會就此結束了。
所以整體上來看,從今年到2027年之間,是台海、台灣海峽戰爭風險最大的時間。兩年以後,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美國有可能恢復製造業,特別是製造業智能化,可能國內政治開始平靜下來,盟友關係也開始恢復,可能歐洲軍備也加強了等等。
這個時間窗口,很有可能會慢慢關閉的。最近,賓夕法尼亞州共和黨眾議員佩裡就直接說,美國必須將中共在2027年前吞併台灣的野心,視為現實威脅採取應對行動。佩里的警告與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科頓上將,最近在年度國防會議上的發言相呼應。科頓說,中共黨魁習近平設定2027年入侵台灣的目標,正推動中共加大陸、海、空核武發射裝備和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看來美國已經很確切得到這個情報。
所以,我懷疑中共軍隊大清洗的消息是否真實。二戰的時候,全世界都知道盟軍要登陸歐洲作戰,但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那個時候,盟軍厲害的巴頓將軍,因為在義大利打罵一個士兵,被艾森豪威爾將軍撤職了,他原來是第七集團軍的司令。德國人不相信,認為巴頓很可能是盟軍登陸歐洲的主力部隊的指揮官。結果巴頓在英國的一個小鎮意外露面的消息,被德國集團軍認定為,盟軍會從那個地方進攻歐洲。結果當然是搞錯了,盟軍是從諾曼底登陸的,而且巴頓根本就不是指揮官。
郭君表示,兵不厭詐。目前情況下,何衛東和林向陽是真的落馬了,還是隱身去執行更重要的機密的軍事行動計劃?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是需要認真對待和慎重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