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下滑 餐飲業倒閉潮與消費疲軟背後的真相
2025年1月2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與消費疲軟的雙重壓力,令餐飲業深陷寒冬。根據餐飲產業媒體紅餐網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有近三百萬家餐飲門店關停,創下歷史新高。而在上半年,行業內或將迎來更猛烈的關店潮。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過去一年,中國各地歇業的餐廳類型涵蓋正餐、茶飲、咖啡、烘焙、火鍋、甜品、自助餐和烤肉等多個品類,不乏知名品牌。北京的意大利餐廳Opera BOMBANA曾是名流雲集的用餐地,但在經營11年後,於去年4月倒閉;上海的米其林三星主廚餐廳L』Atelier 18在開業僅半年後便停業;深圳的高端牛排館燃扒房SteakHouse也難逃歇業的命運,有消費者反映儲值金額甚至未能及時退還。
江蘇泰州的王先生本周四(23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時說,當地也關閉了許多餐飲店,主要原因是民眾的消費意願大不如前:「我們江蘇泰州這邊也有很多餐飲店關了,其中老牌店關門的不少,還有的僅開張四、五年,現在也關了。」
消費者無力消費 經營者難以為繼
業內人士王先生說,目前仍然能正常經營,甚至出現火爆場面的餐飲店有其特殊性:「過年前這段時間有些經營好的,是因為比如說在哪一個政府機關承包工程的,到年底了,要請單位領導吃飯,有的是單位搞團建,自己花錢吃飯的比較少。像我們自己家裡人去餐廳吃飯,花個兩三百元。我聽他們說公款承包吃喝的兩三千元屬於回饋。」
紅餐網不完全統計發現,連鎖品牌也難以幸免,多數選擇縮減門店規模甚至退出市場。例如,曾開設近五百家門店的連鎖飲品品牌「厝內小眷村」到去年底僅剩不足五十家;火鍋連鎖品牌「哥老官」從鼎盛時期的一百余家減少至六十多家;日本快餐品牌摩斯漢堡則於去年6月宣布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消費疲軟與內卷競爭
浙江學者陸先生認為,餐飲業的衰退與供需兩端的變化息息相關。他說:「從需求端來看,疫情後的國內經濟復蘇乏力、中產階級資產縮水,公務員被欠薪,基層民眾失業使得消費更趨理性,注重性價比與剛需品類,而高端餐飲和網紅餐廳則受到較大沖擊。」
網絡活躍人士老周告訴本台,餐飲界出現倒閉潮除了消費疲弱,居高不下的租金與原材料成本也是餐飲業者難以為繼的原因。他說:「餐飲業倒閉反映老百姓口袋裡沒錢。沒錢誰願意去餐廳,按照目前的趨勢看,這種情況會更加惡化。因為,這些企業看不到好的發展方向。」
現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千人擁有七家餐飲門店,這一比例全球第一,已遠超市場需求。過剩的供給導致行業內卷加劇,許多餐廳被迫退出市場。
從廣州到全國的市場寒意
據報,廣州素有「茶飲一條街」之稱的天河南一路有六家茶飲店轉租或招租,另有數家門店圍擋裝修。同樣,熱門商圈江南西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短短兩公裡路段內,十多家餐飲店倒閉,其中不少為個體小店。某鹵味快餐店主表示,其月租七千元的店鋪每天營業額僅六百元,半年虧損近二十萬元後被迫關門。
不僅廣州,深圳、北京、成都、長沙等多地的餐飲市場均呈現出類似的寒意。在多地街頭,不斷增加的「關門轉租」招牌成為常見景象。
江西景德鎮的王力對本台說,餐飲店倒閉的現象已很普遍:「哪怕是很小的餐飲店,就是價格很低人很多的店。比如在河北正定一帶,羊肉湯、驢肉火燒非常多,價格也不貴,人挺多,這種風味名吃店很多都關門了。我們想找幾家吃飯的店,現在都沒幾家,處於非常凋敝的狀態。」
宜春袁州大橋兩側結婚用品店關門
王力說,不僅僅是餐飲業,就連當地出售結婚用品的一條街道,七成已經關閉:「不光是餐飲店,我前段時間經過江西宜春袁州大橋,以前大橋兩邊都是賣結婚用品、服裝、被子,生意非常紅火。我前一段時間經過的時候,基本上百分之七、八十都關門。」
去年曾到過中國各地旅游的王力說,相比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中小型城市的經濟環境更差。他認為,去年中國的GDP數據不像官方公布的同比增長百分之五。 △
|